代城市。
赵霞直接参与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她认为在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并行的轨迹,二者的进程应该是合拍、互动、互为促进。
几年前她做济南总体规划,提出济南未来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魅力济南”。其内涵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含量,城市的文化特点要超过经济特点,才会比其他同等城市更有竞争优势。韩美林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魅力,而魅力则来源于文化和艺术。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这说明济南的文化资源、文化载体非常丰富。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着力突出文化的地位已成为共识,很多文化底蕴远不如济南的城市都在加大文化发展,济南更不应该落在后面。“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更多是资源性文化,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努力使资源型文化转变为创意型文化,变简单继承为主动应对、变单纯保护为积极开发”。
靠文化发展搏天下,不能简单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坐享其成上。“如果做横向比较,济南和某些前卫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差距不在于不重视,而在于发展较慢,缺少的是对文化资源的一种激活机制。”无论是杭州、苏州还是上海、深圳,都致力于把文化资源做成文化名片,而济南目前还没有完全激活文化资源,“给文化资源找到出路和方向,借鉴其他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应该是我们加大文化立市的着力点之一。”
当下中国城市普遍缺乏自己的特色,以至于从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城市风貌“千城一面”。这正是许多城市规划专家关注的问题——中国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如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济南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确定济南的建筑文脉和建筑符号。在城市的不同地段,划分不同的风貌保护区域。突出不同的中心主题,在这些中心里,打造标志性的空间、构筑物或者街区,通过这些标志性的点,把整个城市的面貌和结构特色勾勒出来。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建筑的趋同都被认为是最大的忌讳,想避免这种现象,就要从地域和文化上寻找自己独特的东西,要使城市有特点,必须要抓住地域文化的脉络和特点,“城市的差异性不是在这个城市里做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就可以彰显的,而在于这个城市的建设必须根植于当地的文化基础,凸显本地人文特色。这种人文的东西就是一座建筑的气质,也可以提高建筑本身的含金量。”赵霞举例说,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一座超高的钢铁建筑,但是在造型上借鉴了中国塔的元素,这就是建筑文脉,这样一个大厦放在美国就会让人感觉不伦不类,济南的文化发展就要彰显济南的人文特点。
孟宇说道,“一百年前说到城市,我们讲得最多的是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很少有人站在人的角度去评价城市。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城市是为人而建,人才是城市里最重要的元素。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魅力,最重要的标准应当是人们在当地文化历史背景下,对空间是否感觉舒适惬意,对生活是否感到幸福。
作为一个公认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大省的省会,济南具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其中众多的文化资源都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就是竞争力;城市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竞争力,济南的文化竞争力在全省的地位无需多言,即便放在全国也有相当的优势。”
但是从硬件、队伍、环境、政策等方面对比,济南要想靠文化发展搏天下还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可塑性。发展文化需要多种资源,而人才是最为重要的第一资源。“文化竞争很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济南作为全省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在揽聚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济南从古至今名士众多、人才辈出,要靠文化搏天下,光靠资源不够,还要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并把现有人才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化。”城市建设硬件做得再好,马路再宽、大楼再高,假如人文关怀不足,也不会有永续和健康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济南就此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不够,应该再加大力度,创造一种时时刻刻有人文情怀、人文关怀的建设发展氛围,保护和合理利用好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既要都市经济的GDP,也要城市文化的DNA,否则我们的城市建设必将千城一面,没有灵魂和特色。”
在文化硬件建设方面,大家都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但是“灵要归位,魂要附体”,载体的建设不能忽视,“我们目前的一些主要文化基础设施与省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