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江山浪子 > 第一百0四回火烧粮道

第一百0四回火烧粮道

再道大名城外,燕王并未为难薛嵒,仍然让其回京复命。

薛嵒回到京城,第二日早朝之上就把在大名府的所见所闻一一奏给建文帝听,并赞燕王气度恢弘,语直意诚,燕军将士团结一致等等。

建文帝听后有所动心,对方孝孺等大臣道:“诚如薛卿家所言,曲在朝廷,齐、黄误朕矣!”

方孝孺即奏道:“薛嵒定是得了燕王不少好处,欲做说客矣,请陛下立即拿下他治罪。”

不言薛嵒见方孝孺过河拆桥,暗暗问候他的祖宗十八代。建文帝怏怏不乐,便罢朝回宫不再另议。

而与此同时,燕军截获了官军传檄各路人马以图北进的军讯,这下子让燕王抓住了朝廷轻诺毁约的证据。于是燕王亲手修书一封,派指挥使武胜进京面呈朝廷,质问‘议和息兵’到底有没有诚意?为何拿祖宗基业欺诈!

其实朝廷和燕王都没有真心想息兵议和,均在延时待机积蓄力量以利再战,又都想把战争的责任推给对方。

燕王信使到,建文帝看后叹道:“燕王,朕之叔父也,吾百年后不见宗庙烈祖烈宗乎!”心欲罢兵。

方孝孺则道:“陛下果欲罢兵吗?可知一旦罢兵再难重聚,若燕王长驱犯阙,何以御之?今军声大震,计捷书当不远矣。臣以为皇上切不可被他荒言所欺,应速逮武胜下狱,与燕贼决绝,那时士气大振,自必得胜。”

如此迂腐儒生之言,竞让优柔寡断的建文帝打消了议和的念头,决心再与燕王一决雌雄。遂命锦衣卫把北平信使抓进刑部大牢,以示和燕王决绝。

燕王闻讯大怒,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朝廷此举是谓失信于天下矣。

于是他召集众将道:“朝廷灭我之心不可逆转,我岂能再给他们机会。”

随即命都指挥史李远率六千轻骑南袭济宁徐州一线,切断官军的运粮道路。

李远是一个颇有智谋的将领,为更好的完成任务,他命所有的属下都换上官军的服装甲胄,又恐两军临阵时分不清彼此,约定战时各自在背后插两束柳条为记号。

从大名出发走间道,直驱东南,来到官军辖区,因他们服装旗号与官军无异,谁也没怀疑他们是乔装的燕军,故一路无阻直奔济宁谷亭镇。

谷亭镇在山东盱台东兆,位于济宁沛县中间,是运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置有专司漕运的逆运所。自燕王起兵以来这里就是官军最重要的粮饷转运基地,大批粮草、辎重等屯积在这里。

李远部的到来并没引起守军的注意,还以为自家军队路过的呢,及人家向仓储重地杀过来时,护粮官军哪还能组织起来?一冲即四散逃命去了。

李远没有犹豫,下令纵起大火,把停靠在河边绵延十余里的数万艘运粮官船和库中堆积的数万担军粮及大批军用物资付之一炬。

大火连烧数日不灭,不仅使德州丶真定等官军的粮饷难以为继,更震动了京师朝廷,让建文帝后悔听了方孝孺的话,忧闷不已!

事情还没完,继李远奇袭谷亭镇后,丘福、薛禄等率部奔袭济宁城,以土石填平护城河杀进城中。

随后他们又乘胜南进,悄悄渡过沙河直捣沛县,又放一把大火,将官军另一处重要的粮饷转运基地和停靠在运河边的漕运船只烧了个干干净净,使运河漕运一时堵塞阻断。

这两场大火完全切断了前线官军水路粮道,让盛庸惶恐之余暴跳如雷,忙派偏将袁宇领兵三万截击李远,欲全歼这股令他深恶痛绝的燕军。

李远不愧是名将,在探知官军逼近欲断其归路后,预先于他们必经的村镇设伏,先以少量骑兵诱敌,立功心切的袁宇不察有诈,率兵进入了伏击圈,立被伏兵炮击、弩射乱了阵脚。李远追击中又杀死官军万余人,缴获战马三千多匹。

与此同时,燕王亲率主力自大名府西出河南,攻打官军的主要陆上粮道重镇彰德(安阳)。彰德位于河南西北部太行山脉的东麓,为山区、平原的结合部,地处南北要冲。

城东北有一座寨堡,名为尾尖寨,始为晋朝所建,后历代相沿,都置军寨城堡,它位于高山绝壁山间峡谷之中,通路狭窄十分险要,扼南北通衢,真正有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元未战乱,当地乡民聚众自保,仅几百人守寨,就使数万兵马无法攻取。现在此寨被驻守彰德的官军都督赵清派有重兵,成为彰德城外围重要的堡垒。

而让燕王必须拿下它的原因有二:其一尾尖寨正卡在燕军的粮道中心,官军也时常从寨中出手骚扰他们的车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