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会儿,聂初昊把那三杯都喝下的时候,才惊叹道:“你的脑子里怎么有这么许多奇思妙想,能够让朕如此惊喜?”」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
前世的时候,这里的火很多人都是用得电,煮那茶水都用了电壶之类的。但是她学的时候还是用了老法,特意去市场上买了一种小炭,用炭慢慢把水温开,她觉得这样的水泡的茶才不失其原味。
宫储司里有一种炭,她觉得非常好,不愧是皇宫里的东西,就连炭火都是良品。那炭是用乌榄核作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很是特别。
下来就是她让工部赶制的这套茶具了,其实主要的是做了个茶托,其他的茶壶还都是这宫里现成的,因为一套好的茶具全部要赶制的话,没有个把月是不可能的。
她把需要的茶壶的图画了个大概,那边就给她找来了一种很巧很精细的茶壶。茶壶的好坏标准有四字诀:小、浅、齐、老。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
亏得是在皇宫里,要找这些精细的东西还算比较容易,所以一套类似青花瓷的茶具就赫然在案了。
慕容悠先用炭火把茶水烧滚,然后用镊子把茶杯和茶壶都夹放在茶洗里,一一用滚水烫过。
然后把茶叶夹了一些放入茶壶,满上滚水,盖好后,稍稍闷了一会儿,把第一泡的茶水倾倒掉。打开壶盖,送到聂初昊身前,轻声道:“闻一下呢。”
端起轻轻一闻,一股茶香就随之而来,沁人心脾。
慕容悠抿唇而笑,从他神色来看,就知道香味透心。
这第一泡茶其实是不能喝的,这道手续叫闻香,意在洗茶,把茶的香味散发出来,第二道工序才是真正的功夫茶精髓。
师傅常教的一个手法就是:“高冲低斟”,说的是冲茶和斟茶的方法。
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
冲茶要像写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
第二泡的茶就彻底把那茶叶的香味给浓郁散发出来了,让人不用品就已经感觉到了茶的美。
下来是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
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
茶已泡好,下来就是品茶的礼仪。功夫茶迷人的不止是泡茶的手续,还有这礼仪。如果是有三四个客人,这第一杯茶必须要斟给左手边第一个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
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
今日这里就只有聂初昊一个茶客,那么一连放了三杯在他面前,只留了一杯给自己。做了个请的姿势,静等他一一品尝。
聂初昊眼里闪过明灭的光,不知道在想什么,端里了身前的一个茶杯。就听耳边传来她沉静的声音:“这叫功夫茶,喝之前,先闻香,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
依言照她的方式品了一口,又听她道:“香味会从你的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
边介绍,自己也一边品下手中这杯,虽然这几日已经练习多次,茶喝了不少,但是此刻依然有些忐忑,对面的男人神色难测,不知他是否喜欢喝这种功夫茶。
好一会儿,聂初昊把那三杯都喝下的时候,才惊叹道:“你的脑子里怎么有这么许多奇思妙想,能够让朕如此惊喜?”
慕容哟一听,笑了,“皇上的意思是还不错吗?”
“何止是不错,是非常好,很得朕喜欢。”聂初昊毫不吝啬地给予赞扬。
这下慕容悠真心乐了,当一个人尝试的时候,得到肯定,无疑是最安定人心的。她继续着手里的工序,煮第三泡茶,也是最后一泡,虽然没了第二泡的精髓,但是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都说品茶的人能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