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雷天送来到了那个广袤的沙漠里,在一个石头房子里等着释迦牟尼中午路过。
释迦牟尼中午时候真的路过了,见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坐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雷天送故意淡淡地说:“我想成佛。”
释迦牟尼就拿起一块砖,在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雷天送不解地问:“您磨砖做什么?”
释迦牟尼:“我磨砖做镜子啊。”
雷天送:“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释迦牟尼:“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雷天送便问道:“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释迦牟尼:“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雷天送无法回答。
释迦牟尼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雷天送认为说的很有道理,听了佛祖的启示教诲,才真正悟了道,便跟随了释迦牟尼。
有一年冬天,雪停之后,雷天送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佛门奥义了,便托辞要远行办一件差事,释迦牟尼把他送到了寺门口,说道:“你平时常说‘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就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且说说,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雷天送:“在心内。”
释迦牟尼:“一个四处行脚的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心里头安放一块大石头呢?”
雷天送被窘,一时语塞,无法回答,便放下包裹,留在地藏院,向释迦牟尼继续请教难题。几个月后,他每次呈上心得,释迦牟尼都对他的见解予以否定。直到他理尽辞穷,释迦牟尼才告诉他:“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这一句话,使雷天送恍然大悟。之后,便安心跟着释迦牟尼,重新研读起了佛门经典。
又过了些年,雷天送想起了老子的道,似乎和佛门截然不同,却又有些想通,一时似解不解,冥想多日,不得要领,便拜见自己的这个第二个师父。
他问释迦牟尼:“什么是道?”
释迦牟尼:“无心是道。”
雷天送:“我不懂!”
释迦牟尼:“要想明白,还是去问那个不明白的好。”
雷天送:“谁是那个不明白的人?”
释迦牟尼:“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接着,释迦牟尼又说:“现在的人只要当场体会不领会的,你心生俗世,其实并非我佛门之人。也正是你的道心,造就你的佛。如果向外求得一知半解,便是禅道。你不要强行融合禅与道,顺其自然罢了。别污染了你的心田,所以说向外求道,是背道而驰。”
五十年后,雷天送已经成为一个罗汉真身,但是却不怎么快乐。
他自己也知道,他终究有这俗心,无法超度自己。
这一天,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释迦牟尼,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释迦牟尼:“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道:“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道:“因为我想在老年时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道:“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释迦牟尼:“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理所当然的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师祖,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释迦牟尼:“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道:“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道:“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释迦牟尼听后,不以为然,就告诫信徒道:“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就会跟在后面占有你。”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地道:“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办法是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