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文娱:我被黑成了娱乐圈大佬 > 第九十九章 口碑差异

第九十九章 口碑差异

“麻蛋,这剧情是什么鬼?怎么幼稚地跟儿童片一样?”

“前面看着还挺炫的,怎么后面审美越来越扭曲?”

“只能说中西结合死得快。”

“故弄玄虚,造型土鳖,主角简直就是个智障!”

“……”

大家都是满怀期待熬夜来看的,本来想吃顿美味的夜宵,没想到吃的是一坨大便,

影片还没放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不少观众挺不住开始骂骂咧咧地提前离场。

观众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回馈,烂片放哪都是烂片。

剩下还在坚持看下去的,大部分都是几位主演的忠实粉丝,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脑残粉看电影可以不在乎剧情,不在乎演技,她们对着一张不动的海报都能花痴半天,何况是动态壁纸了……

看着不断离场的观众,李晓超也忍不住提议道:“要不我们也走吧?肚子有点饿了,一起去吃个宵夜?”

林泽然点了点头:“好啊,其实我早就有点看不下去了……”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暂同,于是一行人也提前离场,找了个夜宵摊吃了个夜宵。

等他们吃完的时候,天都已经开始蒙蒙亮了,这顿夜宵说是早餐好像还贴切一些……

随着激动的劲过去,大家眼皮都有些撑不住了,于是便回酒店补觉去了。

而就在他们呼呼大睡之时,网络上对两部电影的讨论,也开始逐渐激烈起来。

其中最热闹的,自然还是造势最强的《修罗之战》。

因为它的口碑塌得一塌糊涂,看过首映的观众在网上骂声一片,花瓣网的实时评分直接从7.2降低到了5.6,而且随着评论数的增加,还在不断地下降。

“一个合格的导演、制片人,肯定要学会控制预算,而《修罗之战》传递出的制作理念非常外行:就是砸钱!”

“一切都用钱解决,仿佛钱到位了片子就一定好看,这简直就是暴发户的行为。

“事实上对于一部电影,导演、剧本、演员的重要性,绝对要大于摄影、特效、服化道,同期上映的《扬名立万》只有《修罗之战》十分之一的投资,精彩程度却比《修罗之战》强了几百条街。”

“就这还特效大片?全片除了开头修罗王的老巢的特效还行,其她地方只要需要特效的,全是黑灯瞎火的画面强行加光效,充斥着一股刺鼻的廉价特效感。”

“可能一个亿玩特效大片,还是少了点?”

“不是钱少,而是该砸钱的地方没砸,不该砸的地方又砸太多,纪录片里说什么,为了塑造阿修罗王的三个头,用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技术,怎么怎么滴牛逼,反正成片我是没看出来,总结就是钱都投到猪身上了!”

“……”

除了主演的脑残粉,还在苦苦坚守阵地,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一片骂声,

有位叫“王大哥”的网络知名影片人,开始还写了一篇长影评,对《修罗之战》各种吹爆,

然后下面的评论直接就炸了,

看过片子的网友,把他给骂得狗血淋头,

有些既看过《修罗之战》,又看过《扬名立万》的观众,还活学活用,用《扬名立万》开篇那段对影评人的讽刺,套在了王大哥身上,怒斥他毫无下限地恰饭,误导观众看烂片,是社会害虫、业界毒瘤……

在经过三小时掉粉两成后,王大哥吓得连忙删帖致歉,承诺会重新写一篇客观的影评……

与《修罗之战》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扬名立万》的口碑直接爆了,

《扬名立万》的排片不高,看过的观众其实有限,

但在《修罗之战》的衬托下,看过首映的影评人几乎一致给出了中上的评价,

几乎所有的评价,都是在进过一番客观分析后,才得出的结论,让人看起来很有信服力。

没办法,

谁让这片子的开头,就揭露了影评人收红包的潜规则,

看看隔壁王大哥的无脑吹影评被喷得多惨……

谁也不想在这个风口上,发无脑吹或者无脑黑的影评找骂。

而在众多影评中,着名铁嘴影评人胡战所写的影评《翻身之作?这次李晓超可以不挨骂了》无疑是最火的,

因为胡战把他之前骂《歌舞生命》的影评,以及这次《扬名立万》的影评,一起置顶了,

这操作所带来的戏剧效果,是其他影评人学不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