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两场,虽然都是大胜,却也有几百袍泽战死沙场。你我即将离开颍川,三日后我会在颖水河畔为这些战死袍泽设祭,祭奠完毕你们再启程回乡,这些袍泽的遗物还要你们帮忙运回家乡。”
“谢过君侯”两人是彻底服气了,丁宽对待麾下如此之厚,将士还不拼死效力?
汉人信鬼神,但朝廷对各种祭祀看管很严格,很多人因为淫祀的罪名被降罪,但为战死将士设祭是合法的。
三日之后,丁宽率领全军两万人,在颖水河畔,之前的强渡战场处,为在颍川战死的袍泽设祭。丁宽在颍川只打了两场大规模的战役,一次是强渡颖水,一次是攻占颖阴城。
两战均是大胜,但战损也接近千人,战死埋骨颍川的接近五百,另有五百要因伤退役。
祭祀过程精简而庄严,由程昱撰写并念诵了祭文。然后由丁宽率领全军行礼致敬。
那些因伤退役的袍泽都会送回扬州安置,即使是荆州义从军,也可以选择去扬州或南阳的丁家农庄。这些人很多并未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在丁宽眼中是可以信任的人才基础。
正值炎热夏季,战死兵士的尸骨是无法运回家乡的,只能埋骨异乡。但兵士的遗物要送回家乡,可以在家乡立衣冠冢。
这些兵士最重要的遗物就是身份牌,这是丁宽仿照前世记忆发明出来的。身份牌实际制造非常简单,就是在小竹片上刻上兵士的名字、籍贯、军籍编号,只是以前没人用这个而已。
不要小看这一片小小的竹片,很多兵士都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随着这个小竹片回到家乡,得到安息,这会给兵士带来很大心灵安慰。
同在颍川的曹操和一些颖阴的大族也前来观礼,丁宽走的比较急,就拜托荀氏帮忙在这处立块碑,记载这些将士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