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历史上跟随袁绍的都是一群私心甚重的谋臣,果然是物以类聚啊。
略微沉吟,丁宽到没有完全拒绝参与此事:“大将军的难处,宽也明白。明日我便上表朝廷,要求诛宦,并会联合我军中所有曲军侯以上的官员,一起联名上书。
至于纵容兵士鼓噪喧闹之事,在我军中却是无法进行。我军中早有军纪,敢于鼓噪喧嚣之人,均要军法处置,我却无法带头破坏这条军纪,否则就无法再治军了。”
何进可是刚刚看了丁宽兵马的集结过程,确实没有一般军士那样喧哗之事,知道丁宽并非虚言推脱。“子厚治军严整,不愧名将之称。能够联合军中诸将上表,已是极有帮助,且看太后如何处置吧。”
丁宽当天就写了一封弹劾奏表,历数宦官的诸多恶行,并直接点了张让、赵忠等十常侍的名字,让所有军中有足够品秩的将官签名之后,大张旗鼓按正常流程送入朝廷。
有何进在,这种奏表宦官是无法隐匿的。何太后看到表章确实有些惊惧,但却仍然不肯松口答应诛杀宦官,
此时袁绍再次来游说何进:“大将军,既然太后确实有惊惧之态,说明此策有效。只是丁子厚一军的奏表,力度不够罢了。还请大将军多召四方勐将及诸豪杰,引兵来洛阳聚集,叫嚣呼喝之下,太后必惧而从之。”
在旁边的陈琳听不下去了,直接上前进谏:谚称‘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要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耳!”
袁绍也不与陈琳辩论,只是语带威胁:“若诛宦之事久拖不决,即使大将军不相召,这些天下豪杰就不来洛阳诛宦了吗?此时主动召集天下豪杰,尚可加以控制,若等他们自行前来,恐怕就要真的强者为雄了。”
何进被党人和何太后夹在中间,也是实在没有其他可行之策了,只好同意袁绍的计策,下令召集外兵来洛阳恐吓何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