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
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
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先生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
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
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
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而这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是当时大司马卫青最好的写照。
当年,对楼兰用兵,其实当时大司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
国内的一些文官,并不支持这么做。并且,当时的朝廷,还要面临周边国家的一些指责。
所以,这场战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这首诗,我个人觉得,这是最好的边塞诗,也是写给大司马最好的一首诗。”
……
而就在这首诗以后,这一节课基本上算是到了完结的时候了。
而这个时候,刘南看着教室里面的这群孩子,他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各位同学们,自从我大汉武帝时代结束以后,我大汉的武风就在慢慢的被打压,更是有了昭帝时代的屈辱,楚公最后郁郁而终。
也只有大帝刘霄,恢复了几分武帝时代的风采。
甚至于后来,还有胡人卷土重来,直接打到了中原。
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防。
国防,才是真正的后盾和保护,只有重视国防,才能让我们和平安康。
毕竟,联盟之心,昭然若揭,谁都知道他们的想法。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
说道这里,刘南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后他转过身,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面写了起来。
而此时此刻,直播间的观众,则是全部沉浸在刚刚刘南的这一句话里面。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
说得好啊,不愧是先生,这一句真的说出了精髓,说出了真理。没有错的,只有在我大炮射程范围之内,我们说的话才作数。
这方面,我非常认可先生的话。”
“流弊啊,这句话我要当做座右铭。”
“靠,为什么我听的这么热血沸腾么??”
“好一句尊严只在剑锋之上啊,这番话我是认可的。
当年,我大汉弱势的时候,联盟没少欺负我们啊。
那时候,我们就只不过是低人一等的存在,联盟那边的人根本看不上我们。
也是最后,几位国家栋梁,把我们整个大汉的脊梁撑了起来,这才让我们如今,开始对联盟说不了。
因为如今,我们有这个资格说不。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防力量,已经不比联盟差了。
所以,这才有了我大汉的和平。两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