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这首诗,称之为七绝压卷之作也是毫不夸张的。
诗从写景入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
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
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
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从秦到我大汉两百年前,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三、四两句就是先生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只要有卫青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
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我们何时何地,都不能放弃军队和国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会被压迫和欺负。
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和刚刚先生的那番话结合起来的。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
又流露了对朝廷的一种劝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国防的重要性。
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
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先生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想象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黄纶的解读非常精彩,可以说把这首诗读透了。
而这些观众们,此时此刻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这首诗真的牛。
一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豪气,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这样大气豪迈的边塞诗,以前真的很少见。
“我现在无比的羡慕土方中学的这些学生,他们真的是幸运的。
遇到了先生这样的老师,给他们写出了这样一首诗,让他们认识了我大汉的大司马,我让他们真正的进入了历史这条长河。
这条长河,真的让人兴奋和激动。此时此刻,我突然想到了先生当初的一首词。
滚滚黄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用这首词,来配这首诗,我觉得才是绝配。
这种感叹的作品,或许大汉千百年来,只有诗圣写的最好了。
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如此的优秀,如此的让人震撼。
说真的,现在我真的很想问一句,先生是不是从千年之前穿越回来的古代大儒?
不然的话,为什么你会写出如此作品来的?”
“好家伙,先生是不是穿越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即便是在古代,也没有比先生更加有才华的人了。”
直播间在激烈的讨论,而文学界也在激烈的述说。
“你们说,这些诗词作品,我们把他写进历史书里面怎么样?
如此一来,能够让人惊叹诗词之美,也能让学生更加的喜欢读书。”
好吧,如果有个学生在这里的话,他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