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地处偏僻,几乎可以说算得上是一座孤城。”
“清军将其团团包围,他们不懂战略只能咬着牙死守。”
“甚至那些前来支援的散兵,也都被清军一一逐个击溃。”
“然而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江阴城中有一长者,带着礼品前去投向。”
“在清军营帐之中,他卑躬屈膝,对清军将领阿谀奉承。”
“而当清军放松了警惕高声嘲笑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的打开了礼品,里面装着满满的炸药。”
“一瞬间,整个清军营帐中的鞑子,四散而逃,老者也随着清军将领同归于尽。”
“就连一老朽都能做到如此地步,毫无疑问为整个江阴城重整了士气。”
“但是对于清军而言,这便是天大的耻辱。”
许牧说到这里,已经是语气沉重。cascoo.
就连朱元璋等人也是悬起了一颗心,提心吊胆的听着。
虽然他们都明白,这场战役的结果,最终会是什么,但始终都还抱有一丝希望。
万一呢?万一奇迹发生了呢?
“清军大怒,其将军多铎即刻下令,全面攻打江阴城。”
“箭矢千万,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甚至填平了护城河。”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江阴城百姓创下了六万百姓死守孤城,抵挡二十四万清军,连斩三王十八将军的战绩。”
“纵然清军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江阴城依旧屹立不倒,坚守着大明最后的底线。”
“就连多尔衮都听闻了这边的战事,心中大怒,下令让多铎必须攻下江阴城。”
“在此等压迫之下,多铎甚至将八旗亲兵都逼上了战场,为的就是拿下江阴城。”
“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江阴城失守,清军入城。”
“副将军陈明遇战死,而主将阎应元虽然活了下来,但也浑身是伤。”
“多铎亲自前去面见阎应元,让其投靠清军。”
“然而阎应元却只有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江阴城之战,就这样惨烈结束。”
“你们可知道,最后城中百姓活下来了多少人?”
许牧端起面前的茶盏淡淡的抿了一口,缓缓开口问道。
“三万人?”
朱元璋试探着开口问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疑问。
毕竟江阴城最初的守城士兵都有六万人,就算战争再惨烈,最终留下三万百姓还是有的吧?
“清军入城之后为了一雪心头之怒火,当即展开了屠城。”
“无论老少妇孺,都被清军残忍杀害。”
“到最终,只存活下来了五十三人。”
随着许牧话音的落下,朱元璋等人皆是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五十三人?!
原本一城数十万的百姓,最终被他们杀的只剩下五十三人?!
朱元璋只觉得心头一股怒气堵在那里,随之即来的则是万般的悲愤与怒意。
一旁的朱棣闻言更是一拳重重的砸在墙上,紧紧地咬住了牙关。
他大明……怎会最后落魄到如此地步?
“朱老爷子您说,这样的大明,还值得百姓们去坚守吗?”
“无论您是怎样想的,但最后这天下百姓,选择了誓死不屈,选择了与大明共存亡。”
听到许牧这番话,朱元璋的心中极其的不是滋味。
“那……话说回来。”
“先生您方才说的那几个爱做木匠的,不上朝的皇帝是什么情况?”
“身为大明的皇帝,他们怎能如此不务正业?”
朱元璋强行压下心中的那份五味杂陈,像是突然间想起来了什么事情一般,将目光投向了许牧。
“明熹宗朱由校,也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一字不识,不知国事。”
“由于他爷爷明神宗整日寻欢作乐,父亲也不是很喜欢他这个儿子,所以说一直以来朱由校的教育问题都是无人问津。”
“导致纵然是当了皇帝之后,仍旧大字不识,还因此引发了许多丢人的事情,在这里便不一一细说了。”
“虽然朱由校在政事和文学上都没有什么多大成绩,但在木匠方面天赋异禀。”
“就连当时大明最精湛的能工巧匠,都难以与朱由校相比。”
“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想要平反海上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