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朱标跪求我当太傅 > 第159章 存天理灭人欲

第159章 存天理灭人欲

对于孔希学自称“学生”的事情,许牧并未抵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再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自己能帮上孔希学,许牧觉得自己勉强算是孔希学的一个“老师”。

“好,那我就给你讲得更明白一些。”

许牧的精神头越发起劲,孔希学也听的认真,饶是朱元璋也在这种氛围地感染下,下意识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首先呢,孔圣人当年之所以能在战国并起的时代将儒学这一学派经营壮大,并不是因为孔圣人本人的自身魅力有多高,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远超世人一大截,更不是因为他是天神下凡、神仙转世,世人都要追随他。”

“而是因为他的理念完全迎合了当时天下百姓在战国并起、群雄争霸、礼乐崩坏的乱局中迫切求得一丝安稳,以及希望君王仁义,善待百姓,借由礼制恢复秩序的美好诉求。”

“更何况孔圣人向来推崇有教无类,开设私学,让平民都能接受原本贵族才能接受的教育。”

“尽可能照顾到百姓们的根本利益,这也让百姓认识到儒学的好,进而推崇它,信奉它,愿意相信它。”

“因此,历代帝王也开始借着儒学管理、教化百姓,同时,帝王也好、士族文人也罢,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慢慢对儒学进行改造,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让大众慢慢接受并继续推崇。”

“毕竟你们想想,如果这东西对帝王没用,他们怎么可能会处处捧着儒家?”

“即使佛教和道教也曾辉煌过,但始终没能动摇儒家的根基!那就是因为佛教和道教中能够为帝王所用的东西没有儒教多罢了。”

“仔细论起来,这几个学派哪里有高下之分?”

“正是因为帝王需要用到儒家来进行自己的思想教化,所以说才会不断的往其中添加修改更多的新东西,哪怕和原本的思想背道而驰。”

“再加上儒学思想变化的过程是随着朝代更替,如此往复,所以才形成了你现在看到的儒学。”

“即使它的核心思想还是“仁”,但却不是孔圣人心目中的“仁”,更不是最初的儒学。”

“严格意义上来讲,如今的儒学或许已经偏离了孔圣人的本意,反而变成了封建王朝统治百姓时,最为得心应手的思想控制媒介与工具,因此才为历代帝王所沿用!”

虽然许牧这一番长篇大论,说起来的确是令人有些难以接受,但是他特地放慢了自己的速度。

让朱元璋和孔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其中的利害关系,以及演化过程。

只是当许牧说到最后时,他的语气已经和神色一样冰冷,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好似对于儒学的这一变化并不满意。

而其中的内容,更是让朱元璋这个当代统治者哑口无言,说得孔希学更是眼神飘忽,心里一阵冷汗!

孔希学忍不住偷看几眼朱元璋,见朱元璋是一脸无言以对,心中冷汗越发多了起来。

他光知道这位许先生是能说,但是没想到许先生竟然这么敢说!

毕竟将读书人们奉为圭臬的思想,说成统治者用来教化百姓的工具,确实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许先生,依您之鉴,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

虽然现在孔希学的心中听的万般不安,但他心中还是升起了层层的疑惑,略带几分好奇的开口问道。

此时正如同有人来告诉你,你祖上所传下来的思想并非你祖宗的思想,而且还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面对这种情况,孔希学又怎么可能不想去探索这背后所蕴含的真相。

好在朱元璋也没开口反驳,孔希学心里也逐渐安稳踏实了起来。

秉承着求学好思的心态,他倒是越发好奇在许牧的观念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又和如今的儒学有着怎样的不同。

对此,许牧自然是有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真正的儒学还是书上讲的那些孔孟时期的儒学。”

“孔圣人在政治上素来倡导“为政以德”,他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君主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

“其次,他主张“克己复礼”,恢复礼制。”

“教育上,则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上则是施行“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孔圣人又主张“学思结合”。”

“而孟子则又有所不同,他主张性善论,在社会阶级层面,他从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