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太上佛圣 > 第九章 入学

第九章 入学

网站最新地址为 m.22ff.c露b

又是一年,林德润已然九岁,林府老爷林君仁与其夫人李芝兰商量着要送他去入学了。青州府方界县的县学正在城中央,与县衙临近,有书院数十间,武馆三间,儒生儒士数百人,儒师数人,受本县学政管理,而不归县官所管。

在大楚国,是没有女学的,只有男子才可以进入儒学,进而考中科举,金榜题名,然后做官当政,光宗耀祖。

大楚律,女子年满十六就可嫁人,超过二十还不婚配者,由官媒强制其婚配,而男子要年满十八才可以婚配。

但有的达官贵人,家境富有的人家,也会自己设立家学,请有名望的儒师来教自家儿女,家学无限男女,但为免争议,家学中多分为男院女院,以示男女有别,维护儒家的礼仪制度。

“德润,你年已九岁,在家中也读过不少书了,诗书礼仪也知了不少,为父和你母亲商量,将你送到方界县县学,那里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儒师教导,你就去上学吧,希望将来科举得中,光大我林家门楣,也不枉为父的一番苦心了”。林君仁慈爱地说道。

母亲李芝兰和三个姐姐也对林德润好生嘱托了一番,才依依不舍地让陈管家带去方界县县学之地。

此时正是大楚雍熙十八年丙午春,建国百年,民丰物阜,在雍熙帝与文武将相的统治下,百姓都基本上过上了安乐的小康生活,四方诸夷宾服,国内一片太平景象,只有北方的元氏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南方海岛的海盗势力时而抢掠海岸城市,以及西方的萨摩尔国偶尔侵扰边境,但朝廷制御有方,举措得当,派了几位得力的儒臣镇守边陲,所以这些势力也起不了多大浪花。

不过前朝大燕的儒臣,有些虽然年过百岁隐居世外,但一直都是对大燕忠心耿耿,图谋复辟,这些大燕儒臣,在民间建立了一个组织,名为“正心门”,专门吸纳对朝廷心怀不满的亡命之徒或一些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修行儒道和武学,以伺机起事。民间也时不时传出前朝势力的消息,雍熙帝对此颇为重视,一直都是执行斩草除根的铁血政策,只要前朝势力有所动向,皇帝就一定会严责地方府官穷加追治。。。。

很快,林德润便在陈管家的带领下,来到了方界县学,陈管家按照县学规矩登记之后,缴纳相应的学费便离去了,而林德润也开始了他的儒学生涯。

一切衣食住行都在县学解决,很快林德润便在县学教师的安排下,住进了学舍。

一间学舍可以住4到6人,林德润被分配到一间学舍,与其同住的有三个年纪和他一般大的孩童,穿着普通人家的布衫,年约**岁,一脸稚嫩之气,很快,几人便交谈起来。

其中一个孩童自报来历:“我叫章崇文,是本县人,今年八岁,你们几位叫什么?”

另外两位孩童也分别自报家门,其中一位叫李君贤,另外一位叫刘志诚,都是年龄九岁多,也是方界县人。

林德润也自我介绍完,四人开始熟稔起来了。于是各依年龄分辈分,互称为仁兄贤弟,其中林德润年龄最小,故三人称其为弟。

这个县学一个学班约有三十多人,共有学童百余人,都是7-10岁左右的孩童,大家脸上写满了稚嫩,只有林德润心中清楚,读书写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只能寄希望于儒家的武道之学了。

县学的生活开始了,教他们几人的儒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名叫张毅,头戴角巾,身穿灰色长衫,表情严肃,对众人说道:“诸位学子,大家好,我是负责教授你们的儒师,姓张名毅,你们来此上学之前,应该已经熟读经书,可以称为初步的儒生了,现在既然来到县学学堂,就要遵循这里的规矩,我们在此学习儒学,就是为了将来上报皇恩,下安百姓”。

按照规矩,儒生都必须对儒师敬称为先生,早晚是必须请安的,“出必告,反必面”。凡事都要请示先生的,无事不得随意外出,且必须先告知先生。虽然学堂规矩很严,但林德润本身就是自律的人,再加上数年来修炼《太上无极清净道经》,已经颇有小成,再加上体内古玉所带来的力量,渐渐的,他已经能慢慢地运用体内的气息,使之流通全身,并配合呼吸,让全身的经脉都能得到强固。

对于林德润来说,儒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整日就是背诵四书五经的内容,然后儒师张毅再加以讲解,告诉学生们一些儒家的心法,以培养自己的气,经书上的内容林德润早已熟读,但对于儒家的炼气之法,他却是颇有兴趣,每听儒师张先生讲解儒家练气之法时,他就会认真听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