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找到,重 视这问题,本身就是匪夷所思的才能。
“解决之法,更是不可思异,说出来没什么,可在没说出来之前,谁想到了?混帐东西,以后少说话多听,免得掉脑袋。”
年轻官员只是没有反应过来,又不是不懂,此刻心中已然被慑服,细想满脸都是心震。
“爱卿,如何断根,如何火耗归公,可将爱卿的想法,一一说来。”女帝心里透着雀跃,小脸上却是一片平静假装不在意道,她不敢太高兴,也不能太高兴。
尤其是面对姓沐的。
他心向天下,比王首辅还有魏阁对自己还盯得紧,不能给他一点希望的,给了他希望就要劝自己不炼丹,这其中的度,她一定要好好把握,过了就会气走他,太过不理也会气走他,要给他一些希望,又不能让他对孤王绝望,放弃孤王……
“陛下……”沐宇也不藏着揶着,更不怕所谓的得罪天下百官,招来恶名祸事,直接开口道:“恕臣直言,火耗从百姓头上出,导致大多数官员中饱私囊,虚报火耗,多收税之,对百姓而言造成了沉重负担,陛下若是火耗归公,要求以后所有的火耗,全部都算到朝廷头上,把收集火耗银公开化,合理化,变暗收为明收,变乱收为按规定收率,便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阻止了地方州县官员贪腐。也能树立了大落皇权之威,减弱地方财政权。”
沐宇说得明明白白,朝堂上无数官员脸色惨白,心说这位真是个不怕死的,这样说,要得罪多少官员啊,可沐候爷真的是不怕死的,他要是怕死,就不是沐候爷,更不敢呵斥当今圣上。
而下一刻,百官眼睛都亮了。
各地官府,暗收火耗归暗收,也只敢暗收,暗地里多收,百姓叫苦连天,可锅都是朝廷背的,然而现在变成了明收,归入财政,由当今朝廷主导,公开化,合理化,该是多少就是多少,百姓一看就明白了,哎,只交这么多,不会多交,官员也没有了贪赃的机会,真要强贪了,百姓口水都要将其淹死,甚至告状到京城来。
二是,火耗归公了,官员再贪婪也没有用,多收上来还不是得交给朝廷,自己没了好处,又为何要昧着良心去祸害百姓?逼迫百姓,说到底,还是利益动人心。
“爱卿之法,甚得孤意。”当今女帝陛下嘴角一点一点的扬溢起笑意,她压也压不住了。
因为想得很多,比如此事成了,天下百姓松一口气,都会称她为明君,对她感恩戴德,功劳名声除了姓沐的要分走一半,她一样要得一半的,这样一来,什么西北之灾,地动之祸,全是因为陛下惹怒天地引来的流言之类的全部都会不攻自破。
“陛下,可在一地先试行,随后推行天下,此举一成,百姓压力可减三成……另,火耗归公的银两,取一部分补足国库亏空,再减去其他公费之用,剩下的再给各地官员作为除除了俸禄之外的额外收入。”随着沐宇的又一语传出,朝堂百官这一刻,真的彻底服了。
还倒吸一口凉气,从头服到尾。
火耗银,说到底了还不是官员贪之,但最初的原因也是因为各地的官员劳苦,火耗正好补贴,后来才贪心作税,而沐候所说的火耗银补贴,说白了则是用明面化收下来的火耗银给天下百官加工资。
如果试行下来,各地官员有了好处,此计,可行,轻易可推行天下。
沐学士,想得实在太完善。
他们不知道的是,沐宇这不是完善,而是必定成的。
在系统给予的补善记忆之中。
当初雍正在山西试行。
彼年,山西共上缴火耗银43万两:20万两弥补亏空,9万多两作公费,其余作为各官养廉银。这其中,知县级别官员得到养廉银500至1500两。
只要试行一成,如此官员有了好处、朝廷补了亏空、百姓减负担,这般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朝廷百官眼睛全部发亮。
而这时候,沐宇又将细节全部一一描述,怎么处理,怎么安排,怎么试行,怎么分配后面的官员利益。
百官越听,眼睛越亮。
“此计,妙啊,且无比完善……沐大人当真是不世之资,才挑灯夜读,苦思几日就这般通透,老夫自愧不如。”当朝首辅,微微向后者低头示意。
“妙啊……沐大人,厉害。”
“此法好啊,天下百姓又有福音了。”百官纷纷都是十分高兴,心里十分开心,赞赏之词也不加以掩饰。
沐宇失笑,心里有点不好意思,但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