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家国于不顾……
女帝想想都不可思议。
“陛下,没什么一环扣一环的。”沐宇缓缓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大落风调雨顺,收成喜人,一路稳步发展,百姓心之所向,没有什么国怨民怒的大事,有人想挑事,便是与大落所有百姓作对,不得善终的,军队的影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百姓们才是关键……”
女帝点了点头,如果百姓真的没活路了,只怕世家一点火星子,立即就会有各地毫雄揭竿而起,可现在,大家都不愁吃不愁喝,日子好不容易开始过好了,哪个百姓愿意跟你揭竿而起,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好嘛?
虽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大落的百姓苦久了,刚看到希望,又怎么会不渴望安定?
想要乱来,就是逆百姓而行。
这才是大势。
“世家只能吃这个亏,打碎牙齿和着血给咽下,以后老老实实,在朝为官,辅佐朝廷便罢了,不老实,再敢乱来,如同以往一样,发国难财,收刮民脂民膏,世家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靖王眼神冰冷。
女帝眼神也冷了下来,她可是记得很清楚……当初发生之事,世家所干的好事,那些事,都是扎在她心头吸血的刺。
现在这根刺,被靖王三策直接连根都要拔起……以后老老实实的就算了,她便过往不纠……否则,等将来,教育普及之时,寒门崛起之日,便是世家末日之时……
“希望世家能好好理清脑子。”女帝缓缓开口,声音冷到极点。
“陛下,不谈这些……接下来,还是发展大落为主……国渠之事……乃至臣说的大运河之时……才是重事……”沐宇眼眸深遂。
女帝也点头,同样认可。
国渠还好,有助于名,但……大运河就是劳民伤财,如果国力不支撑,其中调度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民怨,埋下不好的种子。
女帝不知道先例,沐宇是清楚的。
隋朝倒塌,便是种子种了一个又一个,先是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然后三征高句丽失败,才导致世家抓住了机会,祸乱一国……
大落,不能步这样的后尘。
“爱卿,此事……一会儿再说,孤王又想爱卿抱一下了”
“臣告退。”沐宇才不抱呢:“陛下也收敛着点……陛下与臣,终究无名无份,不能乱来……”
“哦……”女帝闷闷不乐应了一声,然后眼神失落的看着靖王离开…….
第131章
她在想,什么时候可以有名有份。
然而一想到这个,女帝眼眸便深了起来。
有名有份,这一世,怕都不可能吧……靖王,会放弃左轻裳和余烟儿们,不可能的?
可,他不放弃,就不可能被立为天君……天君在外面还有女人?这,天下百姓不接受,当朝大臣不接受……没有任何人能接受……哪怕她接受,也不~成体统……
想到这儿,-女帝心就绞了起来。
这一生,都只能无名无份而已,哪怕就算打动了他,也没有希望……除非自己什么都不管,冒天下之大不讳……
或者,他当皇帝……这样的话,名正言顺的娶几位也没问题……但他好像一直没兴趣当皇帝的……
想到这儿,女帝瞳孔渐渐幽深……
冒天下之大不讳,好像,也不是不行,反正昏君都差点当了,付出一些,算什么……
沐宇不知道女帝的想法,不然恐怕是要吐血……
世家的影响,被处理,轻易压制之后。
纸张生产,开始在各地,在官府下的推行下,开始制造出来,提出了以物以物,以粮购买的方式。
官府造纸,然后制作书藉,请了先生建立公塾。
原本也有的,只是百姓之前都吃不饱,孩子也吃不饱,也有心情想其他的啊,而且想学也没有书藉,纸册,现在不同了,先是吃得饱,有了条件,有了余粮,其次还是大落将纸张价格便宜了下来,使得几乎家家户户都买得起……
“读书,才有出路啊……没想到,咱家也能读得起书了……”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满脸激动,内心充满着惊喜,读书,是贵族老爷们的特权,读会了书,可以考取功名,成了秀才,十里八乡都有名声了的,就算是个读书人,也让人十分向往,敬佩。
而现在,他们也读得起书,可以成为一个读书人了,读得好,还能入朝为官,考上秀才,考取功名……
一位位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