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想法,出发点也是很好的,但你觉得能行吗?”
我沉吟了片刻,“我不知道,只是在想办法去做,可能受限于家庭的 缘故,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几乎没怎么吃过成品的药,甚至于我到了高中都没有输过液,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打过小针,那会我们村里并不发达,大家观念里,还有一种在现在看来‘不太科学’的论调,就是用多了西医,会对身体有所损伤。”
“我们那会,感冒了,生病了,父母会就地取材,去附近的水塘边、耕地附近找药材,然后拿回来给我们治病,有需要熬的,有热敷的、也有直接泡服的,也有食疗的,更有直接使用的,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长辈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七八副药方子,从上一辈传承下来的。”
老人似乎陷入了回忆,眼神之中有些迷茫之色,良久才说话。
“是的,我们那个时候也是这样,你家在哪里啊?按理说,你这个年纪应该没经历过那些才对,那都得往前一二十年了呀,怎么还会这样?”
“百叶大区。”
老人哦了一声,“那倒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大区了,而且百叶大区里,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医术最多的地方,也算是区域特色了。”
“是的。”
“那些药管用吗?”
我有些尴尬,“我不太记得了,反正是就那么过来的,那时候吃的也不是一种或两种,只要病情没减轻,就会更换方子,这些方子,有可能就是父母自己掌握的差不多一个方向的药方,翻来覆去的用,要么就是从别家打听来的药方,只要初步判断没什么害处,也就用了,三五天好了,所以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的方子管,又或者是所有用过的方子都助了力。”
老人似乎很开心,哈哈大笑两声。
“就是这个样子了,那你现在要普及的,是不是也想着要解决这个问题?”
“有这个打算,但未必真的有用,所以我普及的方子里,更多的会是那种更具普适性的东西,至于核心的,一些需要谨慎的内容,我已经完全录入了药方之中。”
“嗯,年轻人有想法就去做吧。我从精神层面是完全支持你的,行了,你们聊吧,我先走了,咱们改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