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歼倭寇,斩敌千人!
这样的战绩,在整个江南道还是独一份。
镇南将军徐大海整个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忙问是何人所为。
“姑苏悍卒!”
军卒毕恭毕敬的回禀。
“姑苏?”
徐大海愣了一下,怎么也想不起江南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侯爷,临安府姜家。”
旁边有人忍不住提醒。
“姜家?写破阵子那个姜家?”
徐大海思索了一下,随即抚掌大笑道:“我知道是谁了,娇龙数次向我提及,临安有一个读书人,表面上纨绔,实际上是一员难得的将才,原本还觉得纸上谈兵,现在看来倒是我小觑了此人!”
“只是,他哪来的兵?”
“禀侯爷,此次平倭姑苏出悍卒一千,临安千总率兵两千。”
“原来如此!”
徐大海露出恍然之色,道:“兵力三比一,能做到全歼,也是很不容易了,赵千总长进了!”
“这次大胜跟赵千总有关系,但好像不太大。”
军卒有些尴尬,察言观色见徐大海并没有生气,这才把事情经过解释了一番。
“引蛇出洞,关门打狗,内外夹攻。”
徐大海听到眉飞色舞,沉声道;“领兵之人真将才!姜家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其余将领也纷纷点头。
这份战绩,足以威震江南道。
可军卒的一句话,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姜少爷坐镇姑苏并没有出面,而是派了手下一少年带兵出征。”
“什么?!”
徐大海无法淡定了。
自己带十万大军,屡屡受挫,对倭寇头疼不已。
姓姜这小子竟然如此托大,派一名手下就灭了倭寇千人?
“那少年叫什么名字?”
“听说姓朱,打家劫舍的土匪出身,被姜少爷招入麾下。”
“吾得此人,胜过精兵十万!”
徐大海目露精光,如同发现了奇珍异宝般,道:“备马,我要去姑苏!”
……
姑苏镇,张灯结彩。
儿子成了平倭英雄,这让姜伯约嘴巴都咧到脑后根了。
光宗耀祖啊!
他立刻呼朋唤友,广发请帖,大摆宴席。
“吾儿人中龙凤,吾儿万中无一!”
姜伯约酒气喷喷,喝的舌头都大了,兀自夸个不停。
没有人觉得他在吹嘘,生子如江郎,足慰平生。
换成自己,怕觉得在姑苏摆宴都不够排面,非在临安城楼上摆上几桌不可,让进出城的人都敬仰敬仰。
宴席间,有一个怒发如狂,回头就是一个大嘴巴子。
诸葛白甩开腮帮子正大快朵颐,突然就遭到了暴击,迎上父亲那吃人的眼神,哆嗦道:“爹,咋啦?”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诸葛松气急败坏,怒道:“看看姜家大侄子,再看看你!整天就知道泡在虞美人坊里调脂弄粉,那是爷们干的事?!”
诸葛白心虚的咽下了嘴里的蹄髈,心虚的道:“不然呢?”
“找姜家大侄子,让他在出兵时带上你!”
诸葛松怒道:“你也杀几个倭寇,给爹长长脸!”
诸葛白嘴角狠狠抽搐了一下。
不带这么攀比的!
你想露脸你自己上啊,把儿子推出去算什么能耐?
杀倭寇那刀光剑影的,岂是自己能干的事!
“万一被杀呢?老诸葛家可就绝后了。”
他直接怼了回去。
玩命的勾当,打死也不干。
“死了更好,留取丹心照汗青!”
诸葛松大义凛然道:“我更露脸。”
他说完恨铁不成钢的有甩出一个大嘴巴子。
“去!现在就去找姜家大侄子!不然我没你这个儿子!”
“我还没你这个爹呢!”
诸葛白小声嘀咕,敢怒不敢言,酒杯一扔灰溜溜的跑掉了。
校场上,儿郎们正操练。
临安城无数青年涌来,纷纷表示要来姑苏参军。
会稽一战,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点燃了百姓的血性。
去参军!
去姑苏参军!
大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