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常远意想不到的的是,敌人的确是飞过来的,而且一飞就飞过来上千人。
鲑鱼江发源于黑石山,按照流向不同主要分为三段。
上游段的鲑鱼江由南流向北,总体逐渐向东倾斜。
在流经江西沙漠时,鲑鱼江突然改道向东,在向东绵延数百里之后,又突然改道向南,最终流入无尽大海。
上游段的鲑鱼江水流湍急,很多急流下面都布满了暗礁,小船进去就会被急流冲走,大船很快就会触礁,所以鲑鱼江的整段上游区域就是一处天堑,除了天上的飞鸟,任何人都无法通过。
鲑鱼江在流经江西沙漠改道向东后,江面的宽度迅速扩大,水流也逐渐变得平稳。
伴随着河面宽度的不断扩大,两岸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逐渐形成了优良的港湾。
在鲑鱼江的中段总共分布着五个天然港湾,从西向东依次为折东湾、沙柳湾、小折湾、望泽湾和折南湾。
折东湾顾名思义就是鲑鱼江从这里弯折向东流去。
鲑鱼江在撞击到江西沙漠那坚硬的地基之后突然改道向东,湍急的河水带走了地基上面堆积的沙石,随着江水的不断侵蚀,那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江边湖。
江边湖的西半部分水流湍急,船只在里面都无需划动,瞬间便会被冲至位于下游的江边湖东半部分区域。
凭借着这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折东湾一度成为了连通江西沙漠和江左平原的最大港湾,沙虎公国和黑石公国每年都会通过折东湾交易大量的物资。
在逐光帝国从江西沙漠撤军之后,兄弟大联盟的军队很快便占领了折东湾的北岸部分,折东湾的南岸部分依然掌握在逐光帝国的手中。
为了防止兄弟大联盟利用折东湾那天然的水流优势来突袭南岸,常怀运将逐光帝国四大军团之一的玄武军团布置在了鲑鱼江中段,驻扎在折东湾区域的玄武军精锐就有三万多人。
位于折东湾下游的沙柳湾,小折湾和望泽湾同样也是玄武军团的防区,玄武军团在每个渡口都派驻了一万精锐。
鲑鱼江在流过望泽湾后很快便改道向南,并在改道处再次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名为折南湾。
折南湾位于狮鹫公国境内,因距离北鹫城比较近一直归北鹫城管辖。
柳丁湾位于折南湾下游九十公里处,在它的下游依次是鲑鱼江渡口和梅林渡。
目前鲑鱼江渡口和梅林渡位于江右平原的部分都掌握在炎龙领手中,因此这一次行动狮鹫公国只能通过折南湾和柳丁湾来发动渡江战役。
常远的游龙军分别驻扎在柳丁湾、鲑鱼江渡口和梅林渡。
根据三个渡口的规模,常远在柳丁湾驻扎了三万人,鲑鱼江渡口驻扎了五万人,梅林渡驻扎了两万人。
他亲自坐镇兵力充足的鲑鱼江渡口,既可以再次阻挡炎龙领的主力,又可以随时去支援上下两个渡口,可谓是万无一失。
鲑鱼江上总共八座大型渡口,玄武军团驻守最上面的四座,游龙军团驻守最下面的三座,位于中部的折南湾则由常怀运的禁卫军和新组建的东征军团共同驻守。
考虑到东征军团刚刚组建不久,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常怀运特意从禁卫军中抽调了五千名骨干去帮助他们,并派了休特去担任他们的主将。
五千名身经百战的禁卫军骨干再加上十万精挑细选的东征新军,折南湾位于江左平原的部分可谓是易守难攻。
折南湾驻扎着逐光帝国十万大军,柳丁湾对面驻扎着游龙军的三万精锐。
面对着严防死守的逐光帝国,亚历山大愁的是成宿成宿的睡不着。
虽然前不久炎龙领刚刚支援狮鹫公国两千艘战船,但仅凭这些战船还不足以撼动敌人位于江对岸的防线,除非狮鹫公国的军队能直接飞过去。
狮鹫公国并没有狮鹫,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飞过去。
在对着江面冥思苦想了许久后,亚历山大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利用云飞扬提供的三根通天索将浩克统领的禁卫军团先一步运送过去。
然后从江面上和陆地上同时发动进攻,前后夹击逐光帝国重兵把守的折南湾码头。
放着三万人驻守的柳丁湾不选,亚历山大非要选择十万人驻守的折南湾,主要便是想欺负一下这群新兵蛋子。
在他看来,比起柳丁湾那三万名训练有素的游龙军精锐,还是折南湾这十万东征新兵更容易对付。
别看折南湾有十万人之巨,而且还有五千名训练有素的禁卫军骨干负责统领,是柳丁湾的三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