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渡坐落于槐树沟上,因距离泗水镇百里而得名。
槐树沟是一条普通的河沟,沟里面的水位倒不是很深,但因河流常年的冲击导致河床越来越低,最终形成了一条深深的河谷。
河谷的两侧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槐树,一直延伸到河谷的最下游,因此人们便将这条河沟称之为槐树沟。
槐树沟的河床距离河谷两侧的堤岸足足有六七米高,除了个别地方外,只要下到了底下就很难上来。
百里渡说是渡口,其实就是一条横跨河谷两侧的巨大斜坡。
在经过几次修缮之后,这条斜坡最终被拓宽到二十米,长度达到了一百米。
如果放在平时,这就是一条普通的渡口,也就是上下坡时费点劲。
但在曼德骑兵绕道石龙走廊后,这条仅有一百米的斜坡却成了一处易守难攻的碍口。
如果曼德人要是占领了斜坡的另一端,并在那里修建防御工事,他们只需派遣几百人就能牢牢扼守住这处通往泗水镇的通道。
约翰深知百里渡的重要性,他可不想大军绕道下游的飞鱼渡,所以他在大军出发之前便已经派人占领了百里渡。
在大军行进的过程中,他不时便会派人前往百里渡查看情况,在得知百里渡始终掌握在己方手中,并且没有在附近发现敌人的踪迹后,他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在大军行军的第二天中午时分,队伍终于来到了前往泗水镇的最后一道关卡——百里渡。
站在槐树沟的堤岸上,目送着最后一批士兵平安通过百里渡之后,约翰悬着的一颗心才彻底放下。
在通过了百里渡之后,前方一片坦途,再也没有什么险阻可以阻挡他们前进的了。
今天下午,他们将抵达距离泗水镇三十里的杏花集。
等大军在杏花集修整完毕后,被围困在泗水镇的那些曼德人就将为他们的傲慢付出血的代价。
待最后一批禁卫军士兵全部通过百米斜坡后,约翰带着侍卫队迅速跟了上去。
很快,官道上那条浩浩荡荡的长龙便远离了槐树沟。
......
在距离百里渡两公里的一处槐树林中,尼洛夫端站在槐树林的边缘,目不转睛的盯着百里渡的方向,在他身后不远处,二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曼德骑士正蓄势待发。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三名曼德斥候的身影出现在了槐树林外。
钻入槐树林,找到尼洛夫后,一名斥候沉声汇报道:“大人,敌人的援军已经全部通过百里渡,大概有两三万人的规模。”
“估摸着,他们的队尾现在距离百里渡至少有五六里了。”
“敌人在百里渡那里留守了多少人?”尼洛夫面无表情的询问道。
斥候道:“在通过百里渡之前,敌人在那里驻守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
“刚刚通过百里渡之后,那五百人已经跟随大部队一起前往了泗水镇,现在百里渡那里一个人都没有。”
听到敌人竟然未在百里渡那里留守任何军队,尼洛夫不由露出了一丝冷笑。
本来他还以为抢占百里渡需要一场血战,如果进攻不利,败逃的敌人很可能会通过百里渡逃向北边。
现在看来,就连上天都站在了他们这边,只要他带人堵住了百里渡的斜坡,这支前往泗水镇支援的敌军将会有去无回。
“传我军令,所有人立刻原地休整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即刻启程前往百里渡。”
......
杏花集距离百里渡大约七十里。
在杏花集西北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大片野生的杏树林,因树林距离官道比较近,在杏子成熟之际,路过的人们经常会前往那里采摘杏子。
此时距离杏子成熟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杏树林里面到处都是腐烂的杏子,离得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发酵的味道。
腐臭的气味中夹杂着一股酒糟气味,久闻之下有些上头,因此当禁卫军的士兵们路过杏树林时,他们会本能的考向路东,尽量远离正飘出难闻气味的杏树林。
站在杏树林外面,那股气味都十分的上头,可以想象里面的气味将会有多么的冲。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约翰还是他手下的其他人,均没有想过杏树林中会藏有敌人,他们派出去的斥候均十分默契的避开了这片林子。
此时在杏树林的深处,契科夫正率领着一千八百名曼德骑兵小心翼翼的隐藏着。
待在树林深处,他们不仅看不到外面的情况,更要时时刻刻忍受着那股刺鼻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