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很冷,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从高中辍学以后都十五年的时间了,我透过窗户看见外面大树上干枯的树枝,静悄悄的,外面没有风,只有树枝斑驳的颜色,就像一个沧桑的老人。
世间最美的不只有东升的红日,还有迟暮的晚霞。我想我大概属于后者。我打小也是一个要强的孩子,打小跟哥哥比赛刷罐头瓶子,怕输,着急而气的浑身发抖!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我也很上心,好好上学,上大学,这种想法深深扎根我的心里!但随着一天天长大,虽然这种愿望从来没有消减,但最终命运却给我一记重击:我,是一个轻度思维障碍患者!这是结婚后几年我才清醒的给自己做了这么一个判断。起初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并没有这种想法,那会儿只是觉得自己不会记东西,记忆很困难,这种发现是在跟其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比下才发现的,记东西我只能一遍遍不停地重复,重复地几乎不动想法嘴皮子就可以自己将课文漏出来,才能觉得记住了。然后其他的就是从别人嘴里感觉到的就是自己很固执,很犟,别人的意见基本听不进去,即使一件事情自己碰壁了,别人提出意见,我仍然会坚持自己的做法,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伤了朋友坏了事情。因为这个毛病,我也没有朋友,很孤独。好在我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学习!其他什么都进不了我的视野,所有其他方面一塌糊涂。但我知道别人告诉过我还有很多事情很重要,比如生活要有规律。拿洗漱来说吧,虽然这很容易,但这对于我仍然觉得很烦恼:用牙刷捅来捅去,很容易干呕,并且连清理清理牙杯的心情都提不来,曾经一位老师还因此半开玩笑批评我:挺干净的小孩这么邋遢。其实并不是我邋遢,并不是我不想做的更好,而是确实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大脑对这些事情有个反应,即使这件事情很简单。举个例子,我想起小时候去给姑姑送自行车,半路上车链子掉下来卡住了,因为拽不出来,我只有蹲在自行车边上哭,那会儿都已经八岁了,路过很多人,我却没有勇气去寻求帮助。这种情况到了十五岁,仍然都没有一点改变,实质就是遇见事情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即使这件事情很简单。曾经有一回爷爷在田地里浇地,因为隔着很高的玉米秸秆,听不清爷爷在喊什么,爷爷脾气比较大,我很怕,但是愚笨显露本色,我根本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呆愣站在那里,直到挨骂。像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蠢,笨,自私,不讲理,不合群,小人等等,这些形容词加在我身上全都行的通,实际上根本原因就是我的内心接触不到外界信息,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内心是人的意识获取思维感觉的地方,内心将见闻信息初步加工转化成抽象信息后在意识的流动下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然后形成人的思想。思想活动是人获取智慧的基础。
直到后来,那是初三末的日子,因为我对哲学比较感兴趣,觉得那些哲学家的想法都很酷,因为他们知道很多原理,在他们看来世界是透明的,其实人就是这样,缺少什么就会对什么感兴趣,智慧就是这样,愚笨的我对智慧有莫大的渴望,然后我的点点星星的想法开始浮出水面:如何做事情,做事情要看透事物的本质,成果=目标+方法+规划,等等!但最终激醒我的是对别人记忆的好奇,我很奇怪为啥别人会记东西比我快,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办法?我发现别人有时候回答问题眼睛要向上看,我很好奇其中的原理,
因为我从来没有过回答问题眼睛要向上看的想法。但最重要的发现终于来了:我发现当别人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的思维非常活跃,这是在同桌向我请教问题的时候令我突兀的发现,因为好些问题我自己都解决不了,或者想不起解决的方法,但别人问我的时候我却可以捋出脉路。实际上就是当别人问我问题的时候与别人的对话这一状态使我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思维运作环,我、提问者还有问题三者,这种状态让我成功获得了抽象信息以及有了简单推理的能力。那时我对此做了做思考,将此时的思维状态跟平时做了一下对比,结果有了巨大的发现:实际上平时的我根本无法调动大脑进行思考!平时的生活状态根本上就是一种大脑静止状态,我感觉不到大脑有任何的思维活动,所有的只是能感受到内心偶尔对某些事的一点点渴望,更多的则是风吹雨淋给我的面部的感觉!其实给别人解答问题的时候那种思维也是短暂的,不能持久的。因为那种状态并不是正常状态,是牵强的一种状态。
时间到了升高中,因为分数不够多掏两千块钱,上了县高中,心里抱有的一丝希望———自己的发现能有所用,可以让自己站在优等生学生的行列,但最终结果是令人悲伤的,那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