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智力障碍与抑郁症:记人生自传! > 六、思维能力差,记忆力差,干不成事,感觉自己很笨的原…

六、思维能力差,记忆力差,干不成事,感觉自己很笨的原…

有些时候,很多人都会感觉自己思维能力差,记忆力差,做事情很笨,尤其是学生,因为学习的原因,天天考验着脑力,这方面的困惑就会比较明显:别人能理解的我理解不了!别人能记住的,我记不住!别人知道的,我不知道!别人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别人对学习感兴趣,我不感兴趣!…等等。遇到到这些问题,然后造成我们学习成绩不理想,那老师就可能会告诉我们,是你不努力,是你不用心。但是我们听了老师的教导为什么却大部分时候却没有什么改变,难道真是我们天生就不行吗?我作为一个有过自我思维改造经历的人,就给大家聊聊我的对这些方面深刻的认识。

首先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智力?人和人有没有智力差别?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很难较快的想出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因为存在这么一个问题:例如数学,我不会的问题,当老师教我一遍然后此类问题再出现我就可以答上来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分不清到底人和人之间有没有智力差别,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最先回答上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之前有别人教过他这个问题。如何打破这个迷惑,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数学题量来发现问题。一个问题我不会,两问题我也不会,…一百个问题我会十个,然后一个问题他会,俩问题他也会…一百个问题他会九十个。这样的话,就很明显了。学校其实是大脑能力筛选机构,处于成绩上游的学生很可能就是理解和记忆力较好的,处于下游的很可能就是理解和记忆力较差的,这里不能绝化,因为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有的学生不是笨,而是不努力,就是说没有学习的内心动力,其实在内心动力相同的情况下,优秀的才能说是智力较高的。这样来说就比较严谨了。

那么我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学生会出现层次不同的学习成绩呢?首先看一下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有哪些:智力水平,学习动力,家庭环境,等等诸多因素,其实概括一下就是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但实际上外部因素是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的,在这里我们就主要分析一下内部因素,同样是吃粮食长大的孩子,为啥会有的爱学习,有的非常讨厌学习呢?是不是讨厌学习的学生就是智力差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个人对人生路径的选择因为生活中所收获信息不同、不同人天生的心里对同一事项的爱好有显著的差异,从而造成不同人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学校的学习情况来得出一个人理解分析能力,记忆能力的强弱,而不能得出这个人智力水平的结论。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本来就不能就此做出绝对的对错评价,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也是不正确的。

那么大部分人还是会有一个疑问:我们如何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做评价呢?实际上我们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是有直觉的,我们能在直觉上觉得一个人聪明还是偏笨,那么我们的直觉到底对不对,我们的直觉又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呢?我们应不应该就此相信我们的直觉呢?其实我们做出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评价是一个广泛层面的评价,并不是单一方面的评价,而是与某人接触后时间长了得出的综合评价,因而直觉是对的,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要相信我们的直觉,从直觉上我们得出对一个人智力水平的综合判断还是非常可靠的,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个人能不能胜任一项工作,

以及选拔人才。那么直觉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靠的是大脑对不同事情的难易程度的分析还有对某人人不同任务的完成能力来做出判断的。我们能感知到某些任务很复杂困难,某些人能非常优秀的完成那些复杂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对人的智力做出评价。那么为什么问题有易有难,问题的难易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大脑的运作方式来说起。

大脑的运作方式:我们一般很难发现或者意识到我们自己大脑的运作方式,我们只能感觉做事情做对了或者做错了,或者我们会感觉到这件事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以及这么做的理由。那么我们是如何得出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呢?大脑的运作是隐秘而迅速的,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通过疑问感觉来生成对某件事情的模拟,但一般我们只会想到我们在想事情,却意识不到这是在对所求问题的一种模拟。模拟是大脑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所有问题只有在大脑百分百模拟还原的情况下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并且我们所收到的信息(对或者错)正是大脑在完成混合着问题的模拟以后大脑给出的回复。这里我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有效的思维逻辑一般是客观的模拟。因为客观的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