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都不做的话,就会被送去寺院了啊。从以前我就在想,哥哥你该不会是个笨蛋吧?」
「搞不好是喔。五间大学都落榜了嘛。」
他满不在乎地回答,接着翻了个身。
「可是,这里头有四间学校的考试你都没去吧?那就是只有一间学校落榜啊。」
「是是是,你头脑最清楚了。」
正是如此。长辈建议游马去报考京都的大学,虽说心态上多少有点抗拒,但还是向四所学校提出了考试申请。但与升学辅导老师讨论之后,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报考一间东京都内的学校为宜,他觉得这样应该就不至于引起无谓的风波,只要去参加东京都内的大学考试就好了。这么一来,双亲就算为他的将来订立了再怎么伟大的计划,恐怕也只能让他到已考取的大学就学。
可是,大概是太小看入学考试的报应吧,为了安全起见而报考的东京都内大学也没有寄录取通知给他,一切都只能等明年再卷土重来。
友卫家承传着「武家茶道坂东巴流」,现在的掌门人「友卫秀马」为第十代传人。
若向上溯源,甚至是可追溯到村上源氏(注7)的尊贵家世。在日本中世的鎌仓·室町时代,是统治播磨地区之一族的分家,可能是因为分家的祖先擅长弓术,所以将弓术道具中的革制护臂「辆」之象征图形「巴印」(注8)作为家纹,因为又被称作「辆绘大人」或「友卫大人」。
京都还有另一个被称作「巴家」的茶家,同样也是友卫家的分支。
室町时代,友卫家的一位祖先从小便遁入佛门,在京都的寺院中向村田珠光(注9)学习茶道。当时在茶道方面还没有认可或证书之类的制度,不过他离寺时,向珠光求得「朱」一字,此后便自称「朱善」。似乎也是在这个时期才冠上姓氏的「巴」字。这位巴朱善就是今日在京都广为人知的「宗家巴流」之始祖。
朱善身为僧侣,所以并没有亲生儿子,之后的世世代代都是以收养养子的方式将巴流茶道传承下来。现今在当年屋舍原址的广大腹地内,还有个规模虽小但样式完整的寺院大门,简略地表达出这儿是间寺院。而掌门人即为寺院住持。不过大部分都只是形式象徽,约到了江户末期时,掌门人便可名正言顺拥有妻室,现在也变成由亲生儿子来继承掌门人地位了。
从流派始祖朱善还在世的时候开始,「友卫家」及「巴家」在茶道上便维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因为无论与幕府间的关系是深是浅,各家都须要一个如茶会主人般的角色存在。
江户中期的友卫家有位文武兼备、名唤仙之介的青年。可惜时代已非战国之世,几乎已找不着能让他发挥长才的地方。再加上他不是长子,便将闲暇的时间全部用在钻研武术和治茶之道上。不久他便离家到京都去,受到巴流第八代掌门人的赏识与疼爱,本欲将他收为养子,希望让他继承掌门地位,但他不愿接受掌门的要求,反而希望能得到许可,让他到江户去。
至于理由为何,则有各种说法。有人说他身为精通武艺之人,当然不甘投于僧门之下。也有人说他已修得茶道之极意,接下来想让剑术与弓术达到巅峰,于是便展开武人修行之旅。还有人说他是想到江户去寻找仕官的管道,但从他留下来的日记「马耳东风」来解读的话,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他只是听到播州赤穗浪士的传闻(注10),认为江户或许还会发生什么大事,可以的话他也想在里头参上一脚,不然至少还能亲眼见识一下事件始末,所以才急着要到江户去。简而言之,他就是个好事份子而已。这本日记说不定就是因为写有这样的内容,所以才严格禁止外界阅览,自家人当中也只有极少数的特定人士方可一读。
在那个时候,巴流第八代掌门人看着获得许可而兴奋地往江户冲去的仙之介,决定先将之前赋予他的「朱」字取消,改给他一个「马」字。甚至之后还派专门建造茶室的木匠及园艺师傅到江户去,在某间有过交情的寺院附近建造茶室,作为祝贺的礼物。茶室的扁额上写有「行空轩」的字样,应该是想表达自己欲祝福对方能够如「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心情吧。
这就是「坂东巴流」的起源,身为掌门一族的友卫家,从此之后便习惯在儿子的名字里加上一个「马」字。从初代的「仙马」开始,接着是「天马」、「洋马」、「笃马」……第九代为「风马」,第十代是「秀马」,他的儿子们则唤作「游马」和「行马」。因此游马戏称这个家为「马小屋」。
「啊,你们还在这儿。」
纸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