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的,可无奈,国库没钱,户部也拿不出钱,所以最后,大家也只能接受。
毕竟是真没钱!
确定好了,那退朝之后,户部就开始发钱了。
结果这一发,就发出大事了。
众人本来就对只发一个月有些不满,可无奈国库实在没钱,不满也没办法,可就在此时,众人突然听到一个消息:
豆卢革和韦说两个宰相,居然私下领了全俸!
也就是说,这两人自己领了五个月的。
消息一出,顿时整个朝廷炸锅了。
好家伙,全朝廷大臣都只领一个月,欠四个月,凭啥你们俩领满五个月!
就因为你们俩是宰相么!
于是所有的怨气,顿时朝着两个宰相喷去。
御史也开始上书弹劾豆卢革和韦说,说两人凭借宰相之权,私领全俸。
李嗣源本来就对豆卢革和韦说两人看着不顺眼,两人打理朝政三年,弄得朝廷一穷二白,现在这锅还让他接了,于是便把两人直接罢相,贬出京外降为司马。
于是,历史上第一次因为偷领了四个月俸禄,而被罢相的宰相产生了。
而且还是一对!
朝廷因为两个宰相的事闹得轰轰烈烈,一直到两个宰相被罢相,才算停止,只是很快,另一个问题就来了,两个宰相被罢相,那朝廷就空出两个相位,这两个空,该谁填,顿时又引起一波暗潮涌动。
唐朝政事堂的宰相其实并没有定数,但一般默认三四个,当然也有时更少,有时更多,端得看朝廷需要。
之前朝廷李存勖时,宰相只有豆卢革韦说,李嗣源登基后,以宰相人数较少为名,又任命了郑珏和任圜,郑珏是年纪比较大,在朝中做官比较久,资历很厉害,可以压制豆卢革韦说,而任圜,则是冯道建议,为了国库再加上任圜本身能力不错。
所以如今豆卢革韦说一被罢相,朝廷就剩下郑珏任圜两个宰相了,自然得补人。
李嗣源也正有想多找几人干活,把财政搞起来,就顺水推舟准备宣布选相。
而唐朝的选相一向是由现任的宰相和枢密使提名,然后由皇帝定下,所以这事就交给郑珏任圜安重诲孔循四人推选。
郑珏和任圜两人是政事堂宰相,郑珏由于年纪已高,不大爱管事,所以大事小事一般由任圜做主,任圜自己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喜欢有才干的人,尤其喜欢才子,所以在朝廷挑了挑,选中了李琪。
李琪少年就中进士,还能中过博学宏辞科,又做过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还曾做过梁末帝的宰相,虽然人品有些瑕疵,喜欢做墙头草,可能力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