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的篮球史 > 第1章 萌芽

第1章 萌芽

在90年代初的上海,我刚刚念完小学五年级,正迎来了暑假。

由于当时适龄儿童人口数量庞大,原本六年级制的小学在硬件和师资等多方面已经无法负担,因此小学六年级课程改由到初中授学,称为初中预备班。

由于我的父亲就是一所中学(往后就叫h中学吧)的高中文科老师,因此我作为教职员工子女很自然的被安排进这所中学。

这里必须对我的父亲稍微做一些介绍,因为他不仅对我的篮球生涯,也是对我人生轨迹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

父亲年轻时是个文武全才,据说在他们长身体那个年代,不是上街武斗就是锻炼身体。还好他不属于前一种,而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取得国家二级举重运动员资格,现在我还保存着那一张贴有他青涩头像照片的证书。

他顺利进入了某所大学的教育系。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直到退休。

而在我小学毕业那会,他恰好从普通教师被提干,进入中层管理干部序列,但耿直和实干的他选择了总务主任,而不是教导主任,就因为他的一个认知“管东西永远比管人要简单“。

虽然贵为总务主任,他不是只发号令,而是一直亲力亲为,带着总务部的工人们修电器、换课桌、装设备。另外让我至今钦佩的一点是,在勤力负担总务工作的同时,他始终没有放下教师这个本职工作,因此那会儿常常可以看到他穿着带有油污渍迹工作服匆匆赶往教室上课的场景。

作为这个h中学总务主任的儿子,我也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

在到这所中学就读之前,我就已经是个小名人,从学校看门大爷到食堂阿姨,从体育器具保管员到卫生室医生,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直至校长,大部分教职员工都是看着我长大的。

而且由于自小学开始就由我父亲管带,我就读的小学离h中学步行仅15分钟,放学以后我就会先去h中学做作业然后在操场、沙坑各种玩耍,等父亲下班坐在他那辆凤凰牌26寸自行车后座上一起回家。

在他担任总务主任以后,有更多时间得待在学校,包括寒暑假,趁大多数老师学生不在的时候维护这个设备,修理那个器件。因此有一段时候,我跟随父亲一起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里的时间。

小学五年级毕业的那个暑假是个特别的假期,我比其他所有中学即将成为同伴的同学们更早就进入这个熟悉的环境。但从父亲的工作单位,到自己就读的学校,以前父亲的同事朋友们即将成为自己的老师,还是怀有一种特别的好奇。

暑假刚开始,我就跟随父亲每天一早到学校,总务科的人要对每间教室的电器进行检修。在完成暑期作业后无所事事的我也得找寻新鲜的玩艺儿打发时间。溜达到体育用具储藏室刚好遇到保管员在整理和清点物品,见到我以后,他随手挑了一个半新半旧的篮球,就是那种最传统普通的橙色橡胶制篮球,递给我说:“东东(我的小名)去,拿个篮球去玩吧。”

在那以前,我从没打过篮球,最多拍过皮球。小学体育课上老师只让我们踢足球,就是球滚到哪儿,一堆小朋友蜂拥到哪儿,下面无数只脚乱踢然后小腿上留下许多乌青的那种。

在小学时期记忆中,曾经见过隔壁消防部队里的军人们偶尔到我们学校操场打篮球,还有在h中学操场上见过中学生们打球,而我当时对篮球的认识仅限于要把一只球扔进那个高高的钉在木板上的铁圈里。

当我自己手上捧着个篮球,来到水泥地篮球场去试试看吧。后来我才知道,h中学是一间sh市内比较有名的篮球传统学校。在面积不算宽裕的操场上,设有三个标准尺寸的篮球场,场地非常的平整而且地上的标线画的也很清晰,虽然当时我完全不懂什么禁区线、罚球线、三分线的意义。

在我就读初中的第三年,h中学还改建了一栋教学大楼,并在新大楼的底层造了一所室内的木地板篮球场。这是我后来所就读的两所中学完全不具备的条件。

第一次站在篮筐下方,我正对着篮板,非常不自量力的站在了罚球线上,想要把球扔进标准高度的篮圈。显然对于一个只有12岁不到的小男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我人生的第一次投篮,是以一个非常不标准的胸前推射动作,投出一个非常标准的三不沾。在感觉到力量欠缺的情况下,我改用双手持球举过头顶抛铅球的姿势,使劲全力也只能偶尔将球砸到篮筐。

而多次尝试大多是三不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