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垂帘听政,周慧帝也相继放权安心养病。
当然了,一开始他还是对周皇后防备,但是在看到周皇后确实无异心,就心安理得地让周皇后放手去干,等他歇息养病一个把月,差不多恢复了的时候,回来一瞧,那些大臣居然对周皇后比他还要听话,这就让周慧帝心里不平衡了。比如现在,周慧帝打算对边防增兵,底下的大臣第一个反应不是反对也不是赞同,哪怕是跟他反对劝阻也好,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这些大臣第一个反应就是看向周皇后,仿佛在等待她的决策,就好像她才是周国国君一般!这个场面让周慧帝心里有了危机。周慧帝心里的不喜,自然不可对外人道明,只能再次重复,这回倒是有官员回应,可这个回应还不如不回应呢!兵部尚书:“微臣愚钝,不知皇后娘娘是何高见?”新任户部尚书:“户部军资尚足,只是……微臣认为皇后娘娘定有良策。”其他官员:“臣等附议。”周慧帝:“???”朕问你们话,你们都提周皇后干嘛?大臣都这么说了,周慧帝只能强压心中不喜,看向一旁已然不用幕帘遮挡的周皇后。她神色淡定,似乎没有察觉到周慧帝心中的暗流涌动。周皇后嘴角含笑,“回陛下,臣妾认为此计不妥。”还未等周慧帝询问为何不可,其他大臣便抢先道:“皇后说不可,必定就是不可,微臣附议!”甲官员:“臣也附议!”乙官员:“陛下,皇后娘娘所言极是,此计不妥啊!”周慧帝:“???”草,你们是复读机吗?不是,周皇后都还没有说出理由,你们刚才怎么没有说此计不可,现在倒是来马后炮了?周慧帝承认他提出这个计策,是想跟周皇后唱反调,毕竟如今周皇后施行的是以安稳治世为主,这和他以武治国,以战养战的想法是背道而驰。可以这样说,一开始并不是他要存心找茬,而是周皇后‘背叛’了他的旨意。周慧帝见到大臣这般拥戴周皇后,心里忌惮愈甚,但还是犹自安慰自己这应该只是他的胡思乱想,也许只是他和周皇后一时政见不合。“为何不可?”周慧帝强自镇定,心里又惊又怒。周皇后诧异地抬眼看了周慧帝一眼,眼中的诧异毫不掩饰,似乎真的很好奇周慧帝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也让周慧帝自感颜面尽失。好在周皇后也没有拿乔,痛快地给周慧帝解释分析,这场面如往常一般一问一答原是没有任何不妥,可周慧帝往常和周皇后相论是在私底下啊!哪时候拿到明面上来说过?甚至周慧帝往常还仗着后宫不得干政,仗着周皇后不能上朝,厚颜无耻地将周皇后的想法据为己有,让大臣对他另眼相待,如今周皇后这般,无疑让周慧帝大失颜面!“陛下可知往年边防军资是多少?”周皇后问道。周慧帝:“……?()??+?+??()?()”草,他哪里会记得?以前都是由户部整理好上他歇息躺了一个多月,天天浸泡在药里头脑子都被熏迷糊了,他哪里会记得?周皇后并没有对此感到意外,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一一说出了从明/慧每年的所需军资,人口每年增长幅度,和财政跟人口户籍登记上的居然是半分不差,也让底下大臣对周皇后的能力和才干更加有了进一步的新认识。周皇后:“陛下向来信奉以战养战,以战养战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吾国耗材,削弱敌国,可陛下您想过没有?随之而来的在赋税和劳役往上增长,减少了吾国人口,长期加重了负担,使得民怨声声!如此以往,百姓怨声载道,民之动乱,是以国将不国,如何盛行?()?()”
周皇后的话就只差指着周慧帝鼻子,说都是因为他的政/治错误,使得周国陷入了这般境遇,不过也没差了。底下的大臣们也听得专心致志,等周皇后说完纷纷附和,顺带在心里吐槽一下周慧帝这个样子倒不像一个皇帝,反而像一个听老师授课的学子。甲官员:“听闻皇后娘娘之言,让微臣顿仿佛拨开云雾见天日,犹如神明般醍醐灌顶!()?()”
丙官员:“微臣自愧不如!()?()”
丁官员:“皇后娘娘所言让微臣茅塞顿开,感念皇恩,感念神明,请皇后娘娘指引吾邦!”周慧帝:“……”够了,差不多得了,你们适可而止啊!这怎么还扯到神明了呢!?看着大臣像极了周皇后的迷弟,周慧帝只觉得自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当初怎么就选择让周皇后代他执政了呢?周慧帝试探道:“皇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