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陈胜凯还在和他的几个所谓的混世的朋友保持着频繁的沟通,最近他的成绩还算处于平稳状态,在班级的排名中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在班里也算是一个隐形人一样没有受到各科老师的重视,至于他为什么要选择和他们相处,寝室里的人倒是也没问。kuaiduxs.com
日复一日,最后的几个星期的日子和往常一样悄悄流逝,很快刘少威他们考完试就回家了。
接下来,那就是短暂二十几天的寒假。
成绩单还没有发下来的时间内大家生活还是安逸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可以这样估计的话,纪律是可以和成绩挂钩的,每一个到七(3)班来上课的老师都会夸奖班上的学生纪律无可挑剔,所以每次月考,七(3)班的语数外三科成绩均分都是全年级第一,班里的成绩比对最好的私立z中学的平均成绩要好一点,就这个成绩已经比绝大部分公立的学校都要强,周边的学生家长听到私立学校的学生就是比公立学校的学生成绩好,实践出真知,他们确实注意到了去私立初中部门的学校就是比大部分的公立学校成绩好,有先见之明的家长在考虑抛弃公立中学,去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立初中去读书,相比较来说那里似乎有更好的未来。
第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刘少威再次回到学校拿到成绩单的时候,听有的老师同学说又有很多人要来这所私立学校,学校更是打算再招一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上课,扩大自己的教师队伍。
这几年是私立学校慢慢学校成长、摸索的过程,他们很快找到绝佳的方式大肆捕食公立学校的招生名额,而在这个时候公立学校的校长却看了看手机,看看哪些人要和他一起共进午餐,什么危机感、什么远见都荡然无存。全然不知,他那午餐,到后来成了别人剩下的。
坐在公交车的刘少威再次偷偷瞄了一眼成绩单,心碎,数学还是惨不忍睹,五十几分,语文高分,英语可以,单单数学成绩可以全班倒数,一直在拖后腿。想了想,决定好寒假一定要好好看数学,好好看书,让自己的成绩上来,他把成绩单折叠数次,成了一小块,塞在裤子口袋里,回家了。
回到家的刘少威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成绩单交给了爸妈看,对于成绩,刘少威的父母也是并不在乎,倒是看见语文的分数,父亲夸奖了一下,而对于其它成绩就说了一句要加油了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是一个对于成绩没有什么关注度的时代,对于刘少威他们那一大群人来说称的上如此。人们早起晚归的或者在外面打工好久难得回来一次,很少顾及孩子成绩的事情,也仅仅是少数人对孩子的成绩有着苛刻的要求,所以在外打工的人的孩子很多初中还没毕业就去打工了,迈向了一无所知的社会中。这种对于学习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对发生了好些年,直到看见或听说自己当年的老同学可以在空调房里上班,活得十分惬意,那些在烈日下干活的他们才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一点竟然也是漫长的,就算知道了,但是学问不高的家长毕竟表达能力有限,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是有限,毕竟初中两年基本决定了后面一年能不能考上高中,等孩子们反应过来了,基本也就晚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当然也有最后一年学会三年课程的传奇,然后奋力一搏考上高中的,但那也只是数百个差生中跳出来的寥寥几个传奇。
那时候基本上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读高中,更不知道大学是用来干嘛的,基本上没人给大家去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包括老师绝对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去读书,更别说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去给孩子普及了。很多人认为初中就是玩的,考到了高中还要读三年,等于在高中还要继续坐三年的板凳,又听说大学能不能考到还是个问题,考到了照样找工作,工作能不能找到还是个问题。于是很多人不想读了,既然都是打工,初中打工一直等到上完大学的同学毕业,他们挣得钱也不少了,这种的心态和想法使一群人对于读书是嗤之以鼻,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是为了谁去读书,也不知道学了干嘛。
后来的刘少威问了问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很多人早在初一的的时候就有了人生目标,有的想做老师,有的想成为医生,而有的想成为翻译,在刘少威还天天想着钓鱼的时候,别人都开始展望未来了,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中肯定有一个或者多个亲戚或者家人知道读书的好处,并且给他们引导即将要做的事情,而很多像刘少威一样的孩子并没有人去帮忙指路,只能靠着自己在一片白茫茫、雾沉沉的荒野上孤独艰难的走出。比对那些早就知道自己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