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儿郎当的说着不着调的话时,他的余光一直在观察着余世逸的一举一动。见他看自己说着毫无边际的话语,并且东扯西扯,始终没有说到正题上,也没有发怒的迹象,他心里暗暗点头赞许。
她的儿子果然不同凡响,够会忍的。
想到了她,李大夫的脑海里不由蹿出了那个俏丽婀娜,永远在忙碌的倩影。
当年,沿海地区水灾泛滥,等水势下退之后,大面积的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瘟疫。
瘟疫刚开始是发生在一个小村落里,而他亦是那里的村民,并且还是一名自视很高的大夫。他原本以为在自己的妙手之下,这小小的瘟疫根本不在话下,不过几月就会稳定下来,甚至是完全消灭。
可人算不如天算,预想的事情不仅仅没有发生,反而反其道而行,越演越烈,犹如雨后春笋破土之势,瘟疫一下子把全村的人都给覆灭了,唯独活得只有当初信誓旦旦的他。
在愧疚、自责的双重压迫之下,他亲手挖了个大坑,把所有得了瘟疫的村民给掩埋了起来。
只是,还没等他挖好,官府的人齐刷刷的来了。
这个县官为了自己的绩效,竟然生生的把因瘟疫而死的村民,上报上头为是他所下毒杀害的。
这是多么的可笑,而可悲!
就这样,他受了刑,被关入了大牢之中。
至于那些被县官硬是说为毒害死的村民,则是作为了陈堂证供,让捕快搬到了义庄上去,暂时停放在那里。
李大夫在牢中日日担忧瘟疫因此会再次蔓延开来,在过了漫长的五日之后,果然不出所料,有不少搬过村民尸体的捕快陆续的开始无辜起高烧,随后再过几日,全身起脓包,疼痛难忍,一抓的话,会使脓包破裂,水一样的白色脓液会不住的流淌出来,发出阵阵的恶臭来。
瘟疫蔓延的十分的快速,一人得了,很快就有两人得,两人得了就有四人……不到几天的时间,整个衙府都得了瘟疫,就连当初那个仅为一己之私而谋利的县官,也相继染上此瘟疫。
府衙没人管理,牢房也是。
因此,有囚犯就趁乱跑了,还顺便拉着他走,说是没有他的功劳,他们这些人终生要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所以,为了报恩,当然是能跑大家一起跑。
李大夫啼笑皆非,心中有说不出的伤感。
等他脱离囚牢,来到大街上的时候,本来人来人往的街道静寂无比,堪比死城。
他知道,此时的城镇已经被可怕的瘟疫笼罩了。
瘟疫蔓延得太过快速,他还没有研制出有效药方,人就已经死了大半。
在这如此恐怖的氛围下,有不少人拖家带口逃离了。
到最后,在他有了抑制住瘟疫药方的眉目时,整座城只有他一人了。
面对一座死城,李大夫心如死灰,负疚感异常的沉重。
有好几次,他都想谢罪自杀,为瘟疫而死的人赔罪。
只是,想着瘟疫还在蔓延,他只得带着沉重的罪恶感,继续往前走。
在遇到她的时候,他正因连夜赶路,而身心疲惫的昏倒在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门前。
第一百七十六章 说服
(之前看过此章节的亲们,很抱歉!此章节后来修改填充了些,需要再看看)
那时候正值仲夏,李大夫一心只想要消灭掉迅速蔓延的瘟疫,没有心思去整理自身的清洁,再加上夏日炎炎,又连夜赶路的缘故,浑身汗渍渍的,十步开外都能闻到他身上的汗臭味。
可就是这样,那个她仍旧不嫌弃的背着她父母,悄悄的把昏迷不醒的他安顿在了家里,并让下人好生照看着。
隔天,他清醒了过来,从照顾他的小厮中得知是府中的二小姐救的他,并且府里的老爷、太太还是不知情的。当下,他挣扎的从床上起来,就要立马离开这里。
因为他虽只是一介草莽,可也知道女儿家的闺誉是如何的重要。所以,不管小厮是如何的阻拦,他仍旧执意要走,并让小厮替他谢谢这府里的二小姐,还让其转告说,他李云虽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可他日只要他能帮得上忙的,就是赴汤滔火,也是在所不辞的。
说完这些话,就在小厮为难的神情中,毫不眷恋的离开了这暂时的安逸之所。
外面,大街小巷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曾经的李大夫十分的厌烦吵闹,可在经历那场死寂一般的空城之后,他却喜欢上了喧阗,越吵闹,他心中越欢喜,有种满满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