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散叶........”
那内侍仿佛没有看到秦善黑白交加的脸色,念完郑王的口谕后只是兀自的将郑王赏赐的十个美人留了下来,带着殿内的其他的舞姬离开了。
见内侍离开,殿内那些没离开的权贵大臣们,便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议论了起来,众人看向秦善的眼神中,有的羡慕,有的同情,也有幸灾乐祸.....
“呵呵,秦大人可真是好福分呐,居然一下子就得十个美姬。唉,不过啊,大王说了,这十个美姬可是让您用来繁衍子嗣的,只是,您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可得悠着点啊,小心别闪了腰啊!诶,也不知秦夫人与秦太夫人........”在秦善的怒视中,朱康明洋洋得意的离开了大殿........
“君,您不知,如今此事已经传得满城风雨,文成方才从街上路过时,到处都是在议论郑王给中大夫秦善赏赐十个美姬为妾的事儿。”说到这里,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一脸期待的看着郑月安。
“唔,先坐再说吧!”郑月安见他大冬天还满头是汗,知道是其刚从街上打探消息给累的,便努了努嘴,让其坐下,并顺手为他倒了被温茶。
一连喝了三杯,文成这才满意的擦擦嘴,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继续道:“那些文人儒客得知郑王为了送美姬给宋王祝寿的事儿斥责了秦善后,纷纷为其抱不平,众人皆说,郑王虽名义上赏赐了秦善十个美人为妾,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让其家宅不宁而已,是变相的惩罚他,内史朱康明一向都是个见风使舵的奸佞小人,郑王却宠信于他,像郑王这般的昏庸,郑太子又懦弱无能,郑国离亡国之路不远矣!”
“只是如此么?”听了文成的话,郑月安似是不满的摇了摇头,“这些离我想要看到的还相差甚远,若是想要造成郑国内乱,郑宋两国失和,那么,光靠这些事是远远不够的........”
☆、第十八章 拜访重耳[上]
闻言,屋内的几人不禁一惧,这个女人,心思还真是大而缜密啊,他们虽想到她这样做无非是想引起宋郑两国失和,好让他们无暇顾及楚国而已,却不想她却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造成郑国内乱,郑王年老昏庸,郑太子懦弱胆小,若不是有那么几个元老扛着,指不定这大周的版图上早已没了郑国二字,如今,眼前的这个女人居然将心思放到这块儿上面去了,怎能让他们不吃惊?
要知道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众诸侯国具有虎心,暂时的安份,不过是碍于邻国的唇齿相依罢了,此时若是郑国内乱,再加上与宋国的失和,介时,指不定众诸侯国之间将会再度牵起硝烟,到那时,没了母国依附的公子玳将在楚国孤立难援啊!
眼前的这个女人,她是在为公子旅而未雨绸缪啊!
想到这里,众人看向郑月安的神情愈发恭敬了起来,郑月安似是没发觉众人的变化,站起身来用手随意的拂了拂袖摆,淡然道:“文远和山二人继续留意着秦善和刘安的举动,他二人虽不是谏官,但却同样也肩负着谏官的职责,二人都是郑国的两朝元老,又是难得的清廉之官,与郑国不少文人儒士有着不同寻常的车笠之交,必要时,他二人的举动可是能牵动到整个郑国的根基。至于郑宫里的人手,着意他们谨慎些,莫教人查出了端倪,必要时,性命第一。”
说到这里,郑月安突然话锋一转,怅然道:“看重性命并不就是贪生怕死,有的时候,只有更加珍惜性命,才知道只有好好的活着才是最可贵的,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事物和奇迹........如今已是第十日了,该给殿下报个信儿了,岳,此事就由你去办吧,凡事不必拘泥,据实禀报就是......文山,你随我去拜访一下晋公子重耳,此时,是该他出手的时候了.....”
这几天,晋公子重耳曾好几次着人上门相邀,但都被她以身体抱恙为由给推辞了,虽被拒,但那厮却也着人送了不少贵重补品前来探望。既然今日她已痊愈,若不过去拜访一下,岂不显得她不识好歹?
说干就干,郑月安当即便让人准备了几丈匹重金淘换的金丝绣缎,披着斗篷在几名剑客的护送下出了门。
这日,郑国的都城虽是飘着小雪,但夹杂着寒风却也冷得慌,街上行人不甚很多,街边上零零落落的摆着几个卖菜和柴木焦炭的小摊,一些卖野禽 的小贩依然跳着担子在街上晃荡着,偶尔吆喝那么几嗓子。
青石板的街道上响着马蹄走动的‘哒哒’声,郑月安披着一件锦织的连帽斗篷骑着一匹黑色骏马,身后尾随着步行的文山几人,在清冷的大街上缓缓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