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敢问阁下,吾妻何在 > 三百三十九章 骑兵与战车

三百三十九章 骑兵与战车

敌多少甲士,缴获多少战车,斩几千人已经算多的了。

如果对比春秋与战国的史料,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春秋时期,大家还在几千几万的干,到了战国,忽然就几十万人对战。

这其中当然有铁器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战争模式发生了改变。

有人戏称,本来大家都是很讲道理的,结果有个孙子写了本孙子兵法,说什么兵不厌诈,大家就开始勾心斗角了。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孙子兵法的出现也只是顺应时代,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的改变导致社会结构变化。

在春秋时期,分封制根本无法支持一个统一帝国的产生,所以各个大国兼并周围的小国,大国之间多是展示实力的野战,几乎没有兼并战争。

而到了战国,小国都被灭的差不多了,各个大国直接接壤,再加上生产方式的进步,郡县制的推行,都在隐隐指向大一统,才有了更加惨烈的大国兼并战。

举个例子,一个平原上生活着十几个家族,每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家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发展,拐弯抹角都是亲戚,但也免不了互相矛盾摩擦。

于是这些家族便以打架的方式解决矛盾,但打架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一只鸡,一块田地,一件农具,不是为了把对方弄死。

虽然当地名叫周天子的村长已经垂垂老矣,根本管不了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但也没有人打算到处杀人。

不是因为什么贵族品德,只是因为没有好处。

齐家和楚家打架,齐家家长大费周章的攻入楚家的院子,冒着巨大的风险最终把楚家的家长杀了。

但他能怎么办呢,把楚家的田全部抢过来自己种?那不得活活累死,所以也只能从楚家找一个听话的后代,扶持他做楚家家长,但这个孩子也只是暂时听话,以后还是会攻击他,而且打的更狠。

齐家家长做这一切根本就没有意义,那不如双方打一架,打赢了之后你给我点钱,以后也不要惹我,省心省事还安全。

直到有一天,村里有人发明了新农具,农耕进入了新时代,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各家都发现,自己的地好像不太够了。

这一天叫战国。

与春秋初期的比赛式战争不同,战国动辄就是灭国之战,你一万甲士,我只有五千,那我就征集十万平民,看看你五千甲士能不能打赢十万人。

双方互相加码,最后就成了几十万人的混战。

长平之战打了三年,最终赵国将领赵括带四十万人投降,但秦军将领白起却坑杀了这四十万降卒,无论是战争规模、战争时间、战争方式,都与春秋时期完全不同。

这时候的战争才是后世所熟悉的样子,一切都为了赢。

当双方都开始不讲武德,战车太过笨重的劣势就凸显出来,既然你有战车万乘,而我没有,那我为什么还要在平原和你打,我去山地,我去守城,我在地上挖坑,多的是办法让战车跑不起来。

即便是现代,有充气轮胎,有避震装置,还有引擎提供的大马力,轮式战车都有许多限制,何况是古代?

所以战国后期,战车已经没那么重要,到秦汉时期开始出现适应性更强的骑兵,之后随着高桥马鞍和硬质马镫出现,骑兵战斗力突飞猛进,更没战车什么事了。

这也是祝平炎不打算制造车兵的原因。

虽然现阶段车兵是最强的战兵,但是随着营地科技树攀升,特别是马镫被发明以后,这玩意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不值得花费这么大代价制造。

至于马镫,这又是一个祝平炎可以直接跨越的科技,他完全可以画个图纸提前把马镫造出来,这对祝平炎真的是很难得的机会,因为很少会有马镫这种极其简单又跨时代的东西。

骑兵最初只是一种高配步兵,根本没有战马这种东西,马匹只是赶路工具,之后虽然有马上作战,但也只是骑射和利用自身力量挥砍,马匹的冲击力并不能有效转化成杀伤力。

再之后便出现了高桥马鞍,马鞍前后上翘,将士兵固定在中间,此时士兵在马上也有了借力,骑兵拥有了和之前战车一样的意义。

等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硬质马镫,骑兵和马融为一体,一同成为了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兵种,也是这时候出现大量具装骑兵,四米的马槊登上战场,战车彻底消失。

骑兵几乎贯穿整个铁器时代,甚至在火器出现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