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飞逝,弥撒逐渐从童年的回忆中渐渐迈向了,少年时光,他对大自然的爱越发显得情有独钟。kanshuqun.com他喜欢聆听田野旁,晨光中墙头上黄鹂的啼鸣,喜欢墙头上那发黑的苔藓,中午时分布谷鸟的鸣叫声,令他陶醉,静静的伫立在树下聆听它,独特的叫声。忍不住,弥撒也学着布谷鸟的声音——布谷、布谷、布谷……在丛林中弥撒寻找着布谷鸟的踪影,却只寻找到了,彩蝶飞舞,白蝶独飞。黑色的钻木蜂,嗡、嗡、嗡的叫着,仿佛是丛林中的王者。树蚁,辛勤的在树干上,上下爬行,寻找着美味。沙沙的树叶摆动的声音,这些都是弥撒所独爱的,无忧无虑的,除了父母的爱之外,其余的都是大自然馈赠与弥撒的爱。不善言辞的弥撒,唯独从大自然的爱中感受到了,少年时代的快乐。
牧人的村庄里,总是缺少共同语言的,这也是为什么,弥撒不善言辞的主要原因,他渴望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却因汉词积累的太少。同时受牧人言语的影响,渐渐的有些遗忘了母语。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在大渠里边洗澡,游泳。充分享受着自己的童年时光。弥撒则有些胆怯的在浅水边玩耍,父亲见弥撒和孩子们玩的起劲,把弥撒的衣物放在墙头上,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午后的时光,孩子们渐渐回家去了,弥撒便和哥哥们一起穿好衣服,也回家了。因为下午弥撒还得去田野里看自家的牛,是否都在。
回到家中,母亲正忙着洗大家的衣物,弥撒则战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母亲一遍一遍的揉洗着。他被母亲的勤劳感动,母亲也教会弥撒如何洗衣服,自从少年时代,弥撒便和哥哥一起主动洗自己的衣服,那时的村庄里没有自来水,得从二公里的山沟里挑山水吃。洗衣呢?直接从大渠里,挑回水来,晒热了再洗衣服。这期间,弥撒和哥哥进屋里复习功课,写作业。牧人的村子里,少年时代的弥撒,略显孤单。因为深爱自己的父亲,因脑部肿瘤,在弥撒十岁那年就已经去世了。父亲的离开,无疑给弥撒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从此弥撒内心不再有真正的欢乐。特别是夜晚,月光升起的时候,弥撒特别孤独,心中怀念着父亲的样子,想象着父亲只不过是出了一趟远门,弥撒睡觉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心凉。
母亲除了要做家务,还要经营一家磨面房,把牧民送来的小麦用机器磨成面粉,整日整夜的,母亲拼命的工作着,心中只为了孩子们以后能有个好出路。累了、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在那里趟一会,打个盹,然后又精神满满的,进入工作的状态之中。时间久了,弥撒发现母亲的头发,白了很多。在一个让母亲无法看清未来的路上,母亲忧愁、焦急……她心想着,以后孩子们怎么办?
生活原本勤劳就好,可是命运中如果遇到一个懒人,一个同母所生的懒兄弟,那可真让弥撒的母亲,操碎了心,弥撒一个兄弟,因为从小被老人疼的过分,自然长大以后,做人做事,都带着,自私霸道,无知与懒惰,少年时代饮酒闹事,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在不良教育的背后,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弥撒兄长的性格中,无形之中带着些,童年的阴影。
如果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能及时得到矫正,那么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人格的树立。错误的心理认识和身边的拜金主义,往往会使人滋生了许多恶习。这其中最重要一条,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