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轻的时候,阿言哥哥送他一本励志的书。xiaoshuocms.com
那时阿言二十多岁,斯文中带着一些狂躁,含蓄中带着几分腼腆。他还很年轻,遇事总会沮丧、心灰意冷。毫无目的的妥协,在他那个年龄段里,恐惧、担忧、紧张、容易情绪化,自暴自弃,发脾气时常伴随着他。偶尔会自闭内心。失去生活的活力与信心。
阿言哥哥,时常劝阿言遇到事情,首先要冷静,然后分析它的严重性,如果没有比生命都重要的事,当时解决不了的事情,请先放一放,或许挫折与磨难会给出更好的答案。
在哥哥的开导下,阿言渐渐的从童年、少年的那种家庭环境熏陶的性格中走出来了,如突破了车辆行进中的雾霾。
生活在他眼前一亮,生活本来就是矛盾重重,相互存在,自己又何必要试着做一个完美之人呢?这种执着与强迫本来就是错误的行为。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调整,对阿言的精神世界来说,影响非常之大。
阿言也渐渐领会到哥哥的开导之意,从此做事先让心静下来。与邻居、与朋友、与周边的世人,交往时,他语速放缓了很多,心不烦,气不燥的与人交流。
看着阿言一天天的,精神面貌向好的方向发展,思想积极向上。阿言哥哥满心欢喜。时常对阿言说:“怎么样,我的好兄弟。”在你有苦的时候,我来陪你。阿言笑着,心生感激之情。
在往后的工作与学习中,阿言发觉自己的精神粮食特别少,需要补充电。
于是在渐渐交往开来的日子里,他去书店逛逛,希望能发现开悟之书,指导自己的人生思想,走向更健康,更正确的轨道。
书店里,人们都忙着挑选自己所需的书籍。
阿言走到励志书籍前,仔细看着众多书籍的目录、简介。有没有适合自己精神和思想所需的书籍。
众书有各家之长,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终于在花了两个小时的挑选阅读下,阿言最终选定了三本书籍。它们分别是:《羊皮卷》、王阳明的《心学》、《稻和盛夫》……这三本经历世事的经典书籍。他们都从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出发。用实践检验了,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从而在余生写下这肺腑之言。让世人欣赏和阅读。指引迷茫和无助,挫折和困惑中的人们走出迷误的低谷。
羊皮卷着重从人的精神世界里阐述,精神与现实的关系。
王阳明的心学从道家思想中论述了,心学与社会的关系。
稻和盛夫,则从自己多年的商海经历中,讲述了实际行动的有效性。金钱与生存正确关系。
如获法宝似的,阿言小心翼翼的收好这三本书籍,朝着自己的住处走去。
天依然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个让人接地气的地。不同的是,我们的心情和认知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阿言不再追求心理上的完美,时刻做好处理和应对困难和挫折,这些常态的化的问题。
阿言,在以后的行动与实践中结合书籍中的思想。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向余生中更高的思想境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