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里,总浮现慈母曾经穿着的那条淡绿色的线裤。xiaoshuocms.com
这条线裤,腿部开了一个大洞,母亲却不舍得丢弃。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穿在腿上。那时我也许还小,不懂事,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舍不得丢弃。
中年时光里,终于体会到了,母亲为了三个孩子,将来能幸福的生活,所以自己能省就省。“穿着干净,不冷就行。”是我儿时,听到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如今的冬夜里,升起一火炉碳火,房间里格外温暖。又总能想起,母亲爱说的一句话“火是人的伴儿”。的确几千年来,火一直陪伴着人们从黑暗中走来,虽然现在燃烧的形式变了,可火还是火,是人终身的伴儿。温暖的火炉旁,我静静的坐着,脑海里浮现着母亲辛勤劳动的场面。
母亲打扫卫生时,我总站在一旁看着,只见她拿着一条擦过脸的旧毛巾,用它来擦拭桌子、凳子面和边边角角的灰尘。见毛巾脏了,又热点水,把毛巾揉洗干净,继续擦拭着。屋子里方块形砖地,被她扫的一尘不染。她从草滩和水渠边割一些粗壮的芨芨草回来,把它们阴干,然后用扎箍,把收紧了的芨芨草,紧紧的和杨木把子扎在一起,用它来扫院子,割小麦扬场时用它来掠麦子里草杆和草籽,蝗虫的尸体,因为收割机,收割时,连同麦田里的蝗虫也一起收割了。
她匆忙的到院里,拿起自己亲手栽的芨芨草扫把,开始扫院里的尘土和干柴棍棍,鸡鹅的干湿粪便。还有鸽子在墙角筑巢,拉下的粪便。打扫完猪舍,又从村庄附近的渠边,树林里割灰条草,背回来切碎、煮熟和粉碎的玉米颗粒、麸皮、油杂搅拌在一起用喂猪、喂鸡、喂鹅。洗过后的油水也舍不得倒掉,在农村,它们都会被充分利用,倒给猪喝了,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饲料的喂法,把一头一岁的公猪养的肥肥的,准备过年时,大家都回来宰着吃。给我们洗完衣服,忙完家里的母亲还要忙地里的,锄草、捡苗,浇水、丰收装袋……只要她能干动的,总是拼命力去干,只为了我们能吃饱、穿暖有个好的未来。
岁月在母亲的脸上留下了痕迹,每条皱纹里,都刻画着一段为了生活付出的记忆。
她布满老茧的手心上、手指头上,难以愈合的裂子,在冬季里钻心的疼。
磨破的袜子,总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
为了我们大家的生活,多少个日夜,起早摸黑的。甚至深夜里,温暖的火炉旁,依然可以看见她瘦小的身影,在不知疲倦的起来揉揉发面、看看我们的衣物、鞋子烤干了吗。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母亲总会做上美食——土鸡焖面卷。在沸腾的香喷喷的土鸡肉和汤里,她放上擀好,切成螺圆形的面卷,铺在肉和汤上面,焖上半个小时。伙房里,飘荡着让人流口水的香味。
终于等到,鸡肉面卷焖好了。母亲端上餐桌,招呼我们“孩子们饿了吧?赶紧吃吧!我们动起筷子狼吞虎咽般的吃着母亲做的土鸡焖面卷。
岁月匆匆,时光一闪而过。母亲也已经老了,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夕阳的残影里,留下母亲微微驼着背的瘦小身影。
泪目,一段无法回去的记忆,再苦再累,有母亲的精神支撑,无论走到哪里,内心总是升起着,不落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