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话释厄之英雄入世 > 001 老翁怜高洁

001 老翁怜高洁

扶引领下,李世民赶往金銮宝殿。

文左武右,山呼万岁,列位平身之后,李世民颇有歉意地说道:

“列位爱卿,让你们久等了啊。”

“回皇上,臣等也是刚刚才赶到。皇上的作息规律,臣们早已了如指掌啰。”

“很好很好,君臣如此默契,国泰民安的好兆头哦。”

龙颜甚悦,喜滋滋接着说道:

“众位爱卿,寡人刚刚作了个梦,一个美梦,从未有过的美梦。梦中景象实在美哉,列位要不要听听?”

谁敢不听?

众人齐声道:

“臣等洗耳恭听。”

李世民便用陶醉的语气述道:

“寡人梦见江山锦绣,国富民强,天下各地,无论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角,无处不是诵经之声。人们见面都合十为礼,阿弥陀佛四字成了天下老百姓的口头禅,老头老太人人手捻佛珠,垂髫小儿无论男娃女娃也都剃光脑袋用胭脂描戒疤儿关注佛法。人手一册《三藏真经》,随时随地低头研读。五湖四海祥光万丈,八方**瑞气千层,天上神仙无比欣慰,现身在云彩里,不住地赞叹,夸奖着低头诵经族的仁善虔诚。各位爱卿,觉得朕的此梦如何?美是不美?好是不好?”

众臣山呼万岁,人人赞颂。内有忠臣进言道:

“吾皇德荫四海,仁播千古。臣等为低头族叫妙叫好。佛教兴盛,善哉善哉。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爱卿,朕希望早日见到梦中的景象。不知全国各地礼佛之风蔚然成观了么?”

“启禀万岁,建房吏有本奏。”

“爱卿请讲。”

“臣奉旨四地传播佛法,一帆风顺未遇险阻。只是那江南野外,瘴气重重,通往建邺的驿道无法打通。故而圣旨尚未下达该处。其他各州各郡,都按圣上旨意,村村建寺庙,户户供观音,扫盲背诵阿弥陀佛。只要是信佛的,全免苛捐杂税,只要是不信佛的,日日押往衙门打屁股。如今是人人信佛,个个诵经。全民欢喜,感念龙恩。热闹气象离皇上的梦境不远呢。”

“很好很好。爱卿辛苦了。建邺的驿道加紧修筑吧,缺资金随时去国库申领,缺人力可以借用御林军。另外,春节快到了,传旨让各家各户门神贴罗汉像吧。秦琼敬德,两位爱卿对此有无异议?”

“老臣,认命。吾皇圣明。”

。。

建邺城,坐落在东海之畔,风光秀丽,商贾如云,民风质朴,一派祥和。

城南柳荫桥头,有一家张记铁匠铺。

铁匠铺主人张来福,年近六旬,鳏居多年,十多年前从雪地里抱养了一个孤女,取名小英。

如今小英年方二八,出落的鲜花带露,远近闻名。

张铁匠手艺精湛,所造铁具精美耐用,犹其铸造兵器最为拿手,为人又敦厚实在,童叟无欺,故多年来生意红火,门庭若市。

谁知近年唐王仁政,治国有方,四方兵戈渐息,所造的兵器无人购买,渐渐堆积满仓,铁锈成丘。

只能靠打造镰刀锄头之类的廉价农具维持生计。

父女俩的生活开始滑坡,已是捉襟见肘。

这一天,张来福漫步桥头解闷,遇到城北的老孙头。

老孙头见他佝身偻背,面色腊黄,十分吃惊:

“张老弟,才两月不见,你怎么显得苍老了许多!论岁数,你还小我两岁呢。”

张来福摇摇头又摆摆手,欲说还休的样子,很是沮丧。

老孙头见他心情这么糟糕,就拉他坐到桥头石墩上,指指桥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劝导说道:

“老弟啊,俗话说的好,穷有穷的乐,富有富的愁。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个个都在忙死忙活,奔东奔西。可是,得意的,发财的,当官的,得道的,能有几个?倒是那挨饿受冻的,疾病缠身的,风烛残年的,穷途末路的,见得多啊。就算是在这太平盛世,风调雨顺的年月,咱平头老百姓,能希图个什么?也就图个身上有穿的,嘴中有吃的,老来有个依靠,死后留个好名声,这就满足了啊。老弟,你说我这话在不在理?”

见张铁匠点头,就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弟,时过境迁,富贵穷通不由己,该想开的就想开些吧。”

老孙头一席话,说到了张来福的心坎上。长吁短叹地回道:

“孙老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