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没有一定的功力也就只有被人宰的份,杨元帅和那丞相大人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自然就是修炼成精的千年老狐狸了!
刚开始看信的时候,孙灿烂还天真的期望杨大元帅只是歪打正着地帮了她一个忙,等到孙灿烂细细品味杨大元帅的最后一段话,孙灿烂再也不敢轻言杨大元帅的行为。
杨大元帅信中的最后一段,貌似是在为杨延保求得孙灿烂的谅解,可等到孙灿烂把这段话读懂读通,孙灿烂彻底明白自己的身世在杨大元帅那里是透明的。
那杨大元帅最后书道:“小孙杨延保自幼娇纵,言行如有不当请山花小姐多担待,将小孙留在山岗镇自有天赐机缘,总有一天能够令其成为浩然男子傲立人宇!”
孙灿烂第一遍读这信,并没太在意这段话,只当是一个做祖父的为自己的孙子开脱,甚至还在心中腹诽杨元帅那所谓的“天赐机缘”四个字,这山岗镇在杨延保眼里可是个鸟不生蛋的小山镇,哪里可能有什么天赐机缘?!
把杨延保留在豆腐坊,在孙灿烂看来不过是怕这个小魔王回到京城又过回以前呼朋唤友打架斗殴的魔王日子罢了。
在豆腐坊里每天不过就是看着赵家磨豆子做豆腐,最多也就是在穆护卫的监督下练练功,有什么可能让小魔王成为“浩然男子”又凭什么“傲立人宇”?
不过在心里腹诽了几遍以后,孙灿烂惊了……
等等……等等……“天赐机缘”,天赐?“浩然男子傲立人宇”?浩宇?
孙灿烂的心里惊悚不已,这样看来杨老元帅不但把孙灿烂就是孙嫣然查得一清二楚,而且还知道天赐弟弟和浩宇大舅……
这是不是说明杨元帅已经将孙家的事情查清楚了?而且他还知道孙天赐和陈浩宇的下落,否则又岂会有如此的巧合?
这不能怪孙灿烂去做联想,实在太过于巧合,如果没有前面关于黑衣人的事情,孙灿烂也许也会考虑到是巧合而已。
这一段话怎么看都是一个做祖父的人对孙儿的眷眷之心,可是因为有了黑衣人的事,孙灿烂不得不慎重对待这段话。
既然不是巧合,那么就是杨元帅刻意为之,以隐晦又不为外人看懂的文字向孙灿烂发出了暗示。
这样的文字孙灿烂能看懂最好,看不明白也无所谓,反正在杨元帅看来孙灿烂姐弟还小,就算要报仇也落实不到他们姐弟的身上。
☆、第144章 棉线
可是收到这样的一封信,孙灿烂的心里却犹如波涛在翻滚,怎么也无法当成什么也没看懂,她在心里左思右想,各种可能性都在她的心中划过。
杨元帅以这样的隐晦的文字点出她的身世,是不是预示着孙陈两家的血海深仇落实在丞相府?如果真是如此,她孙灿烂拿什么与丞相大人去斗,岂不是鸡蛋碰石头?
杨元帅明知她的身世,却只是隐晦地点到即止,并没有任何伤害她的举动,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长在红旗下的孙灿烂对这种你争我斗的事还真的不擅长,只能再次求助于她的蜂民。
最近由于天气越来越冷,孙灿烂为了保存蜂群的实力,已经很少让蜂收集情报。
收到杨元帅这封信的当天,孙灿烂就上了一趟山,她要让蜂儿着力调查杨元帅的一切情报,她要从蜂儿传回的情报中分析出这封信隐含的意思。
那天也不知杨延保是吃错了什么药,总之就是要跟着孙灿烂上山,最后连穆护卫也只能随着杨延保了,毕竟段子轩带来的消息,让杨延保十分不爽,这两天还是依了他比较好,否则这小魔王的脾气一上来,可就不太好办了,毕竟他是主,穆护卫就算不是仆,地位应该与仆也差不了多少,只是他是个自由身罢了。
于是杨延保带着书墨就像只小尾巴一样,跟着孙灿烂和黑子上了山,孙灿烂的心思完全在杨元帅的信上,因此对杨延保的行为也是视若无睹,他想跟就跟吧,反正就算他跟着上山贴身跟在她身边,也不影响她与蜂儿之间的交流。
蜂儿接到孙灿烂命令以后,很快就开始了情报传递,当天就陆续有了消息回来,那些黑衣人果然在杨元帅的干预下。在杨元帅回京不久已经从临溪县衙的监狱里离开,日前已回到京城。
至于他们怎么会是丞相府的人,孙家的遭遇与丞相府究竟有何关联,由于京城与山岗镇之间相距甚远。加上京城已经开始飘雪,已经无法进行消息传递。
如果孙家的遭遇真的是丞相府一手造成,要扳倒丞相府这棵大树谈何容易?不过如今看来,黑衣人出自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