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不粘的话哪能叫粘豆包。另外黄米掺入苞米面才出独特的味道,没有苞米面就没那味道,或多或少都需要掺,苞米一定要用小马牙黄苞米。”我说:“我不爱吃花豆的豆沙馅,蒸一锅净面的豆包多好。”爷爷笑了,“孙子,豆包的馅不能少,一是有豆沙馅豆包容易熟,净面团的中心容易夹生,二是豆包不好消化豆沙馅能帮助消化,三是豆沙馅出味道,年糕底部也用豆沙助消化、窜蒸汽、出味道。粘豆包不起眼儿里面有大学问,不是你想咋地就咋地的。黄米、黄苞米、豆沙馅是粘豆包的精髓,要吃出豆包味三者缺一不可。”田老叟说:“小光,你生在这样的家里,享福去吧!冬天,有多少人家吃两顿饭,还两顿喝高粱粕子粥,留着粮食到农活较劲儿耗体力的时候吃。你家现在的日子大不如从前,我们哥几个小的时候长在你家。”我问:“我家的粮食够吃,别人家怎么缺粮。”田老叟说:“按理说粮食的定量够吃,缺一点儿也不会缺太多。缺钱哪,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衣服、家伙都要钱置办,粮食卖了换点钱用。特别是娶媳妇攒钱,得长时间一点一点地攒。村里生活好不错的人家,你睁开眼睛看看,家里都有公家人儿。”
东西屋的两口大锅不停火,家里的人不睡觉不停手,里屋包豆包,外屋大锅的底火不停,一锅接一锅地蒸,一夜之间全部蒸完。熟豆包捡到屋外的秫秸帘子上冷冻,装满两大缸。吃的时候,把冻豆包蒸在锅圈上,锅底炖大菜,一吃一个冬天。
冬天室内温度低,苞米面发酵难,家里不做大饼子,高粱米饭和粘豆包插着花样吃。
男孩子的兜里全揣着冻豆包上学,冻成石头蛋的豆包,从缸里拿出来站在大街上顶着北风张嘴就啃,豆包表面留下前门牙的一排牙印,冰碴子扎牙凉,口里甜丝丝的,只有这样吃才能啃出点甜味来。
我奶奶的厨艺贼棒。高粱面的菜卷子、疙豆子、苞米面的蒸面条、蒸芭拉、榆树钱大饼子、芝麻盐儿菜馅荞麦大蒸饺,爆炒麻籽碾碎熬白菜、荤油清蒸大酱卤子、面饼咸菜、小熟土豆片炒鸡蛋。段兴国好羡慕,“杨老大,你家真幸福。”我问:“咋啦?幸什么福?”“家里有不出工的老太太整天鼓捣吃的,花样多特馋人。”我说:“是哪个老太太都会做的吗?”“就你奶奶会做,就你最幸福行了吧。”我说:“你妈会做吗?”段老二说:“别提我妈,我妈出工、缝缝补补、喂猪、喂鸡,能把我们喂饱就不错了,我家向来晚上做一次饭吃三顿。我家吃一次煎饼,我妈要歇一天工,少挣一天的工分不说,还累得不行不行的。”
煎饼的食材是苞米、高粱、榆树皮。单一的苞米色黄,单一的高粱色褐,可以二者混合。碾子上破成小碎渣去皮再用水浸软,榆树皮要里面的嫩软层,用剪子绞碎晒干研成粉,用量虽然少但是不能缺,这东西又粘又滑。高粱面的饸烙、荞麦面的饺子都用榆树皮面来增加粘度。
把泡好的食料用石磨研磨成粘糊状,粘糊叫煎饼磨糊。磨糊可以稍稍发酵,摊出来的是酸煎饼。
煎饼鏊子是一爿铸铁大圆饼,表面光滑中间微鼓,有三只短脚。鏊子底下加热的柴火要软,苞米皮、高粱叶、谷草尖最好。鏊子脚垫砖头架在灶火坑口,满屋子是烟,前后门全敞开。夏天热,冬天冷,春暖花开,敞门开窗户,家家户户吃煎饼。煎饼风干以后好储存,大摞大摞的备好,蒸汽热过以后咬着筋道。
煎饼耙是弓形的榆木薄片,穿根竹筷子当把,杨柳木发苦,榆木发甜。
加热鏊子,鏊子表面用白布蘸猪大骨头里的骨髓油擦拭防止粘连,一勺稀稀的磨糊倾在鏊子一侧,煎饼耙搂住磨糊顺时针转一圈后收拢到中心,把磨糊均匀摊满鏊子面。摊煎饼,鏊子的热度、磨糊的稀稠度、拉耙的速度要配合好。
加大底火烙到翘边,用铲刀轻轻一揭就是一张煎饼,此时的煎饼特点是嘎嘣稀脆,下张煎饼摊好磨糊趁湿把脆煎饼放上面一溻,中间对折成半圆。
煎饼卷菜,卷的是的小葱、生菜、曲麻菜,卷大煎饼必须抹大酱。
深秋,黄豆用水泡胖,放进大锅里加水煮沸后小火烀,烀熟烀软,去皮的豆瓣控干水分,煮豆子水不扔,加盐加大茴香杆熬成浅褐色,叫清酱,有一股子淡淡的清香味,是羊肉馅饺子的顶配调料。
豆瓣放碾子上碾,碾成泥,把泥摔成方块叫酱块子,酱块子摆在秫秸帘上,在住人屋子炕梢的房笆下吊起,水分蒸发后,酱块子开裂,裂缝里、表皮上长出绿色的短绒毛。
春天,把酱块子的绒毛清理干净掰成碎渣,碎渣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