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一双儿女寄养到国公府。
要离开自己的一双儿女,又岂是傅怀远的本意呢?只是皇命难违,傅怀远又舍不得儿女跟着他到辽东受苦,尤其是幼女傅采蕴自小身子被养娇了,也不知经不经受得住舟车劳顿。思索良久,他还是决定忍受骨肉分离,狠了狠心将儿女送来了国公府。
此次今上有意派遣他到辽东担任大都护。将那么重要的一块土地托付给他,显然是为了表现出对他的器重以及对傅家的器重。但要背井离乡,其代价还是不小。
对于长子傅卓林,傅怀远自是不太担心。因为这孩子自小沉静刚毅,笃定独立。由于永宁公主早逝,离开了母亲的照料,他自小就比同龄人早熟一些。那一脸淡定老成的模样倒叫傅怀远不知是欣慰还是无奈。
真正让傅怀远忧心的,是幼女傅采蕴。永宁公主去世时,傅采蕴只有八岁,尚且有些懵懂,却也懂得伤心难过。想起昨夜傅采蕴哭成了一个泪人,傅怀远的心微微有些疼。自从永宁公主死后,傅怀远便暗暗决定了不要再让自己的小女儿再轻易伤心难过。没料到昨夜还是让这孩子给哭肿了眼。
虽然这孩子很舍不得自己与驸马府,但她总是会习惯的吧……傅怀远抚额,轻轻地叹了口气。尽管傅采蕴因为早年丧母,也比同龄贵女成熟一些,少了几分骄纵蛮横,多了几分通情达理。但他依然免不了有几分担忧。
第三辆马车内,傅采蕴的眼中也同样雾气氤氲。看着熟悉的景物逐渐远去,她的心又不由微微一酸。
傅怀远没有让驸马府的人泄露出去,其实在永宁长公主过世后傅采蕴生了一场大病,当时整个驸马府的人都差点以为她活不过来了,没想到最后这小女孩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强撑了整整三日最后睁开了眼睛。当时整个驸马府都觉得傅采蕴福大命大,宛如重生一般。
从某个角度上说,傅采蕴确实是重生了。悄然出现在她体内的,是一个崭新的灵魂。虽然已经过了好些日子,这个傅采蕴也几乎能够蒙混过关骗了驸马府上的所有人,但总是会偶尔出现某些情况来考验她的智力,比如这次到英国公府生活。
听刘嬷嬷和爹爹哥哥的话,傅采蕴可以大致推测出八岁前的她是经常到英国公府玩闹的。因为母亲同夫家的关系不错,而婆婆又是她的亲姑姑,自然分外亲厚,亲上加亲。但永宁长公主死后这兄妹俩去英国公府的次数便大大减少了。傅怀远公务繁忙,在家的次数也不多了,更不可能会带着他们兄妹到国公府溜达了。
所以八岁之后才重生的傅采蕴,可以说对这个国公府几近一无所知。只偶尔有几次机会到国公府,不是中秋便是除夕那样的节日。偏生她还有些面盲,一大家子聚一起闹哄哄的长时间不见便又忘得一干二净了。
其实凭着她的机灵,这么偶尔的一两次聚会她还是很容易搪塞过去的。但这次可是去英国公府长住,也不知牛年马月才能回来这驸马府,不是蒙一日两日就能蒙混过关的。
坦白说,傅采蕴还是很爱驸马府这地儿的,虽然是孤清了一些,但胜在自由。在驸马府无拘无束,除了这个驸马亲爹和哥哥之外,余下的人都得听她差遣。在驸马府傅采蕴基本就是处于脱缰野马一般的状态,虽然刘嬷嬷教习的规矩对于她这么一个来自千年后的人是严苛了一些,但大多时候在驸马府是用不着的,傅采蕴也乐得自在清闲。
但这次真是是非同小可……当得知这个噩耗后她心中叫苦不迭,立马恶补了各方面的礼仪知识。虽然缺了母亲的管教,但傅采蕴依然不失为一个知书得体,落落大方百里挑一的贵女。这便要归功于刘嬷嬷的管教了。刘嬷嬷曾经是宫中的嬷嬷,自幼照顾永宁长公主,后来跟着永宁长公主一同出宫来到了驸马府。在永宁公主死后,刘嬷嬷便担起了给小姑娘教规矩教礼仪的一职,教得也是有模有样,该有的教养礼数不会比旁人少。
但最最要紧的东西她还是丢了,那就是她对英国公府的认识近似于零。虽然傅怀远和傅卓林也跟她说过一些,可她本就是个乐得清闲的淡泊性子,根本无心与国公府的人深交,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在那里长住。因此大多数的人和事都被她通通抛诸脑后了。
还好第二日一早,傅采蕴趁贴身丫鬟琉冬寻春和刘嬷嬷给她梳头打扮时,不动声色地向她们套了些话。刘嬷嬷是宫里来的人,见多识广,对皇都里头的勋贵们了解得倒也多。琉冬和寻春也是母亲特地给她挑选的从小便跟着她的大丫头,懂得察言观色,知道的事也是不少。
根据她们的话,傅采蕴大概了解了她即将要前往的英国公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