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2年,杨秀清在平冲——龙寮岭一带设下三路伏兵。杨秀清以口袋阵袭击清军主力,结果人数比太平军多出5、6倍的清军遭到惨败,清军被击毙5000多人,清军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以及副将、参战、游击、千总、把总多员。
清军南路统帅乌兰泰落涧受伤,回到桂林后死去。清军另一路统帅向荣,仅带着数个卫兵逃回桂林。杨秀清一个口袋阵,击毙三个总兵、一个统帅,而且是在敌军兵力比自己多出五六倍的情况下,杨秀清此战打得相当漂亮。
杨秀清制定的太平军战略战术有:精兵奇袭、声东击西、口袋阵、麻雀阵、长蛇阵、游击战等。在专门记录杨秀清军事指挥技术的《行军总要》一书中,从陆战、水战到训练、传官、察防、防敌、军纪、体恤伤员等方面30条,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作战指挥系统。
攻占永安
正是这4个方面的原因,太平军在初期能连战连捷,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金田起义到攻克南京的2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太平军转战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6个省,攻克了三个省会(武汉、安庆、南京)和数百个州县,击败了包括赛尚阿等在内的6任钦差大臣,击毙了包括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级将领和官吏。
起义初期的太平军,战斗力确实非同凡响。这便是太平军能战胜优势清军,打下半壁江山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