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吴三桂为什么没乘势渡江北上?

吴三桂为什么没乘势渡江北上?

书信往来于康熙,并暗中冀希望西藏喇嘛出面调停释放吴应熊。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吴三桂或许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但绝对是政治上的低能儿,康熙是何等人物?焉能容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最后,吴三桂年事已高,无雄心壮志。三藩之乱爆发后,吴三桂已年届六旬,作为起事的领头羊,要想一鼓作气拿下帝京推翻满清的统治,显然完成这个沉重的任务并非朝夕的事情,而这就需要统帅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譬如靖难之役朱棣九战九败最后一举突破南京城,成功问鼎帝位,倘若朱棣不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也许历史上就少了一位永乐大帝,而多了一位谋逆失败凌迟处死的藩王,显然就当时吴军势如破竹和长江以北闻风逃匿的清军来看,吴三桂倘若一鼓作气杀奔江北,天下易主或未可知也,但从吴三桂久驻松滋的情况来看,此时的他早已丧失了当年策马扬鞭挥刀沙场的锐意进取精神。

因此,纵观彼时格局,倘若吴三桂以迅雷之势挥戈北上,至少饮马黄河必成定局,毕竟此时距离满清入关还不足二十余年,民族问题极为尖锐,加之吴三桂听从谋臣良策问鼎帝京驱逐鞑虏大功可成也,可惜,迟暮之年的吴三桂早已丧失了当年引贼入关、荡平江南的勇气,否则,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