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石龙对石虎,买尽成都府!

石龙对石虎,买尽成都府!

世界的考古发掘中才揭开了这个宝藏的神秘面纱。

沉银秘宝,重见天日

2015年,四川警方了破获一起重大的文物盗掘案,让这个传说中的宝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

在这起惊天盗掘案中,警方查获了价值超过3亿元的一大批文物,经过专家鉴定,这些文物正是当年大西国的文物,这个发现让整个史学界轰动了:这难道就是当年张献忠的“沉银宝藏”吗?

随后考古学家们赶赴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的盗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根据盗墓贼交代的线索进行抢救性发掘。

最终,考古队花费四个月的时间,用了二十多台抽水机将湖水抽干,这才让沉睡了数百年的“大西国”宝藏重见天日。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宝藏真的是大西国张献忠的宝藏吗?张献忠又是如何获得这些数量惊人的宝藏的呢?

据说当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府之后,处死了明王朝的楚王朱华奎,并且占领了楚王府,搜刮了楚王府内大量的金银财宝,用数百辆马车也没拉完,史书记载道:“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根据这个记载,史学家推测,彭山区发现的宝藏很可能就是张献忠从武昌楚王府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

不光如此,张献忠还是个十分爱财的人。称帝后不久,他就开始大肆在四川、湖广等地区搜刮钱财,甚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劫掠各地富商。

张献忠把手下抢来的财宝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和把控,甚至把“不准私藏钱财”写进了大西国的法律里,还规定了“一旦发现私藏钱财就地斩杀”。在这样严苛的规矩下,可以说当时整个四川湖广地区的财宝都落入了张献忠手里。

有史学家粗略的估算过,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张献忠当时搜刮了超过一千万两白银,如果算上黄金、珠宝等财物,折合成白银的话,价值估计超过一亿两以上!

这是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要知道明末清初白银一两的购买力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大约在300元左右,要按这样算的话,那么张献忠当皇帝那几年搜刮的财富多达300亿!

虽然张献忠搜刮了这么多的财宝,但是还没来得及享受他就遭到了清王朝的讨伐,并且一败涂地。据传说,张献忠生怕他的这些财富落入清人手里,又担心陆路运输被清军封锁,于是改走长江水路将财宝转移出四川。

在四川当地的传说中,张献忠把这些财宝装在了掏空的竹筒里,然后投入长江,准备跑到长江下游狭隘的地方再打捞上来。但是在逃跑途中遭到了清军的袭击,张献忠中箭身亡,这些财宝也就成了无主之物,沉入了江底。

张献忠称帝后,由于对巴蜀各地豪门富户不断掠夺,引发明朝剩余将领抵抗,大西军在四川根基一直不稳。大顺三年(清顺治三年,1646),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受命进军西南。

此时,四川境内打着明朝旗号的也汇集十万人左右,大西军张献忠处于内外夹击的不利局面,这时就想要离开四川,设法转移和秘密储存宝藏。最熟悉的一幕就是大批船只从成都进发,到彭山县江口镇与明朝将领杨展激战失败,就有了“江口沉银”一事,如今已经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杨展,四川嘉定人(今乐山市),崇祯十年(1637)武进士第三名,早年追随杨嗣昌打击李自成张献忠,授参将。崇祯十七年,张献忠进攻成都,杨展与曹勋被俘,寻机跳江逃往新津。南奔犍为(今乐山市犍为县)召集人马反抗大西军,反攻嘉定和叙州(今宜宾市),被孙可望连连击败,退至仁怀(今贵州遵义市所辖仁怀市),得到南京方面弘光帝任命的兵部尚书兼都督川湖云贵军务王应熊支援,杨展意外有了转机。

王应熊为重庆府巴县乐碛人(今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受命总督数省,给银三万两,赐尚方宝剑。王应熊名为督师,其实手下根本无师可督。王应熊散尽家财,招兵数千人,开府遵义,推荐一批川将罗于莘、侯天锡、曾英、王祥,包括前来投奔的杨展。

隆武元年(1645)八月引军进到巫山,组织川东一带力量追击大西军,发展至八万人,杨展与皮熊领军收复永宁(今泸州市叙永县),过鱼腹关经合江返回嘉定,在川南继续扩大明军势力,这才有了在彭山县打败张献忠的力量。

张献忠败退回成都,分兵给四子。传说张献忠当时就在成都安排好剩下宝藏,然后才决定北上同清军决战,由大西军叛徒刘进忠引豪格部将鳌拜大破凤凰山营地,张献忠身死,年仅四十岁。

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