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莫老太爷要回山详细研究神符,可因为张大夫对他的信任,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其实就算回山,也不见得比山外好。就算能搜集全那二十八个脉法神符,可父亲还会反对他用脉法的。
莫老太爷有点明白了父亲对他的限制。如果祝由之法真如他所想,其实也就是脉法。两者的区别在于,药方究竟是由谁定的——若用脉法,就由医者定;若用祝由,就由大仙定。
当然这只是自己的猜测,莫老太爷不想证实这个猜测,就像不想证实神女是人选而不是天定。
莫老太爷决定先留在山外。因为留在山外自己才会有把脉的机会,尤其是张大夫离开的那段时间,莫老太爷用望闻之术研习脉法,却意外总结出了双手诊脉。
精微脉法中有单手脉,偶尔会提到复诊脉——就是依次把摸左右手的脉。这少数的几个复诊脉,却让莫老太爷更加确定了神符与山外符号之间的关联。单手脉位只有三个,而双手脉位即为六个。左手升,右手降,左下右上为顺脉,右下左上为逆脉。再附以脉位的细微区别,结合望闻之术,病症可定。
莫老太爷每天都会把心得记于纸上,他坚信,这也是莫家历代医者的愿望。
莫家世代从医,一定知道诊脉的妙用,至少大伯父和父亲知道,就算发生的那桩离奇惨案与把脉有关,可也不应封闭了这门学问。看来父亲也是有这个想法。否则他不会同意自己上神址,又给他看那张天地运行图。
脉法不能传授,但可自悟。现在自己完全把神址中的二十八脉掌握了。虽然用的是山外的方法,可毕竟让它重见了天日。
说起来自己还应该感谢张铁嘴,如果不是他的悟道,自己还不能将神符与山外的符号联系起来。如果他要是能把那本手抄的无名医书的名字和从何而来说出来,就更好了。
两个月前,毕小好给莫老太爷拿来了一本书,说是他姑夫让他带来的。“张大夫回来啦?”莫老太爷有些惊讶地问道。
“没有。”
“那你姑夫……”莫老太爷一直以为张大夫是小好的姑夫,所以才有此一问,
“我姑夫是算命的,不是看病的。”
张铁嘴!莫老太爷一下明白了,原来毕小好的姑姑是张铁嘴的媳妇儿。这么算起来,毕小好和张大夫的关系很特别。难怪毕小好见到张大夫就变得乖顺。
“你姑夫还好吧?”莫老太爷一边翻看着张铁嘴的书,一边问道。
“好,我姑夫最近心情可好了。他说你能帮他达成宿愿。”
“什么宿愿?”
“打败我大爷啊!”
莫老太爷摇头苦笑,他完全理解毕小好话中的意思。所以他觉得张铁嘴的这个宿愿可笑。
“师付你别笑,我其实是很服姑夫的,并不是我大爷对我不好,也不是不好,就是他老训我。反正也不是这个原因,我就觉得我姑夫比我大爷有本事。别看我姑夫不能给人看病,可他去的地方多,见得人多,经过的事多……。”毕小好一边用掸子清扫着柜台,一边唠叨着,全然不管莫老太爷是不是在听。
莫老太爷刚开始真在听,可后来他就不想听了,不是厌烦毕小好的唠叨,而是被毕小好拿来的那本书吸引住了。
这是一本手工缝制的手抄书,没有书名,封面上画着那个黑白的大旋涡。书里的内容却同以往的医药书有些不同。首先这第一部分,也是把草药进行了分类,可它的分类方式却很特别。
第一类――太极坤土
其下列有很多药材,莫老太爷只匆匆看了看前三味:茯苓、甘草、芡通……
第二类――山上火
前三味:黄连、黄柏、芦莘、……
第三类――天地交
前三味:人参、竹茹、灯心草(荃菔)……
第四类――地生木
前三味:黄芪、钩藤、红参……
接下来还有地生木、木上火、地上火、泽于天、地中山、泽于地、泽中木、雷中木、山上泽、天上火、地上雷、山上雷、地上水、山上水、天上雷、天上水、水中木共二十一类,其后均有草药相附。
这一部分的最后一行小字为,另有食之五味亦可入药。
莫老太爷略加思索,马上明白了分类的原则,这是按易经的说法分的类,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刚好看完易经。莫老太爷就不会被吸引了。
这第二部分与本经相似,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