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了吧?”
这么说话,可不好吧。
他叫他们回来,又是为了谁?
“起来吧。”
最后,还是朱标开口。
“你能这样想,孤就不多说了。”
“相信该咋处理,你都清楚了。”
“再过几日就是你皇奶奶忌日了,你多往礼部走走,细化一下其中的流程。”
要说这,肯定没问题。
正如老朱所说,这事儿是他提起来的,他有必要负责到底。
“儿子明白!”
朱允熥拱拱手,应了下来。
之后,朱允熥便听朱标的话,亲自去礼部询问马皇后忌日的具体流程安排。
这乃马皇后薨逝后,诸藩王第一次这么整齐进京参加参加马皇后忌日了。
所有的流程既要符合规范,又冲着最大声势而去。
礼部敲定了细节,先拿给朱允熥过目,得到朱允熥的同意后,最后这才拿给老朱。
相对来说,朱允熥可要比老朱容易说话多了。
要是连朱允熥要求都过不了,那就别指望能过了老朱的。
一连修改了几次,直到忌日的前一天才终拿到最后结果。
之后,各有司衙门便相互协同,加紧组织起忌日的各项流程。
忌品之类,当天的秩序等等之类都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只要有一项出问题,其他人也别想独善其身。
因而,在这个问题上各有司衙门怕是团结最紧密的一次了。
八月初七。
天才刚蒙蒙亮,老朱乘坐着銮驾,就了藩的王爷们全部骑马,未就藩的则都乘轿。
每人最多可带二十随同,但所有人带的人一律不得上紫荆山,更别指望靠近孝陵。
就老朱和马皇后那关系,他又如何会让乱糟糟的闲杂人等吵到马皇后的安息。
至于孙辈,会骑马的骑马,不会骑马的坐轿。
只限五岁以上的,五岁以下的不得参加。
五岁以下的还理解不了他们在干啥事,这些小屁孩要吱吱哇哇哭起来,那之后流程还咋往下继续。
在礼部官员引领之下,一大套流程搞完已经是中午近一点了。
有老朱镇场子,全程倒还挺顺利。
再之后,所有人就在孝陵吃了去素斋,简单休息后,这才分批有秩序的下了山。
本来,祭拜结束是能各自下山的。
但,老朱担心要不把这些人带下山恐会弄出啥事搅扰了马皇后的清净。
在商量具体流程时,也就特别加了这一项。
祭扫过后,就剩中秋了。
因文武百官也在中秋节的宴请范围,从孝陵回来后,光禄寺便开始着手准备了。
除了多了些藩王外,这么大规模的宴请之前也曾有过,对一些具体流程,光禄寺早就是得心应手了,没必要再由朱允熥协助操办。
过了中秋,藩王们就要回去了,朱允熥格外珍惜剩下的这几天,每天都往朱棣那儿跑。
朱棣除了手把手教朱允熥些拳脚外,也会在休息的间隙和朱允熥讲讲他打过几场应战的用兵思路。
啥时候该行军,啥时候该招降,啥时候又有招降的可能,对朱允熥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一一详细解答。
从朱棣的讲述中,朱允熥体会到了和蓝玉截然不同的用兵之法。
具体哪里不一样说不上来,大致一句话概括,就像一柔一刚一样。
朱棣相对柔些,蓝玉相对更刚些。
只不过,朱棣没那么保守,蓝玉也没那么激进,两人都挺老辣。
“四叔,您说关外的那些人有肃清一天吗?”
听朱允熥这么说,朱棣愣了一下。
“北元可肃。”
朱棣回的中规中矩的,明显是没说实话。
“侄儿想草原那么大,大明兵锋再强终究没办法把他们赶尽杀绝,一旦他们歇上这口气必然会重新联合,再次卷土重来的。”
朱棣不说,只能由朱允熥说了。
“如何才能一劳永逸,让他们永不叩我大明关门?”
朱允熥皱着眉,说出了自己忧虑。
历史上,终明一朝北元鞑子一直存在,大明虽不是亡于他们之手,却也让大明耗费了不少军费。
见朱允熥是真心讨论,朱棣微微停顿后。
这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