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315章 谶语

第315章 谶语

现在才来见他们,也是对他们耐心的考验。

连这么点功夫都等不了,又哪能长年累月处理了那些枯燥乏味的奏章。

老朱在龙椅上落座,朱标和朱允熥跟着站到了一边。

“都批好了吗?”

“批好了。”

五十个考生异口同声回。

“呈上来。”

听了老朱命令,魏良仁当即送上。

十份一沓,总共五十沓。

老朱从随便翻开一份,先阅览了奏章上的内容,又看了考生最后的批阅。

接连看了好几份,老朱彻底放下。

得到老朱眼神授意,朱标站了出来冲下面考生,道:“诸位可以回去了,这是最后一项考察了,凡录取之人朝廷会在近日发放官文。”

“没被录取者也切莫灰心,各位能在数千人中脱颖而出站在这里已足见本身才能并不差,望各位都能再接再奖励在会试中金榜题名一展抱负。”

能得太子一番勉励,于这些考生也是个不小的激励。

“谨遵太子教诲。”

众考生拱手领命后,在魏良仁的带领下退出了大殿。

在众考生走了之后,朱允熥这才上前问道:“皇爷爷咋样?”

“凑活。”

老朱起身站起回了句。

“把这些都带去乾清宫,你们父子两个一块过去遴选。”

这么大的事情,不用老朱说都得过去。

很快,祖孙三人重新坐于乾清宫。

“从策论第一名依次开始吧。”

朱允熥把先找出黄淮的放到老朱跟前,又把剩下的奏章以策论排名按顺序放好。

之后,这才坐到了老朱旁边。

这和策论不同能中和考官的看法然后取中间值。

奏章的批阅看似简单,实在却能看出他们对处置各项问题的大局观。

而这并不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就足够了的,还需要他们能有一定的阅历。

总之,要想从奏章的批阅上看出他们各自的能力,还需老朱祖孙商量着来的。

五百份奏章,虽然都已给出批阅,但需要从批阅结果中看出批阅者本身的能力,这并不比批阅一次容易。

三人一直忙到大半夜,挑选出紧急事务的奏章做了处理,剩下的留中慢慢处置。

之后几天早朝继续。

再有新的奏章也都还由老朱祖孙批阅。

在批阅奏章的间隙,他们还会从那五十个考生批阅奏章的结果中分析他们的才能,敲定最后的录取结果。

五天之后,终于敲定。

录取了九人。

七人是策论的前七名,剩下的则是梁焕和吴斌举荐上那两个特录之人。

前七人是否是朱棣组建内阁后的的第一批成员朱允熥不敢保证,不过他敢肯定的是这七人绝对都是青史留名之人。

如此看来,哪怕是有蝴蝶效应,但冥冥之中很多事情还是有定数的。

定下最后结果后,老朱下旨吏部招录。

同时,老朱还确定了礼兵刑工四部尚书的空缺人选。

只要有尚书主持具体事宜,四部工作忙是忙了些的,但至少能正常运转了。

礼部尚书门客新,原左春坊左参赞。

兵部尚书铁弦,原山东布政使。

刑部尚书暴昭,原北平布政使。

工部尚书严震直,原户部郎中。

朱允熥对其他人印象不深,但对这铁弦那可谓是记忆犹新。

历史上,靖难的时候把朱棣挡在济南城外不能往前不说,还差点就砸死朱棣。

一个文官能打到这种程度,瞬间秒杀李景隆耿炳文那些武将。

当然,在李景隆耿炳文没放水的前提下。

不过不管咋说,铁弦绝对算牛人。

等这大神进了京,得亲眼见见长啥样。

据史记载,朱棣打下京师后亲自审问铁弦,铁弦宁死不缺被先后割掉舌头耳朵鼻子,最后投入油锅。

真实与否不敢保证,反正铁弦足够硬气肯定不假。

老朱旨意下达的当天,吏部先负责征召了等待录取士子,之后又分别给升任四部尚书的那些人去了调动文书。

在京的马上上任,外地的则也需要在半个月内赶来。

不过一来一去的,至少得一个月了。

老朱旨意下达的当天,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