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锦衣卫干的本就是刺探情报之事,对所需情报回答不上来,这可就是他的失职了。
方成洋支支吾吾的,头都不敢往起抬了。
越是这,老朱威压越甚。
一个眼神扫去,方成洋立马跪了。
“臣知罪。”
其实相较于以前,方成洋的消息够快了。
“发电令下面锦衣卫迅速查明派遣于各卫所的政*的履职程度,包括于卫所军卒对朝廷新待遇是否满意,以及军户对朝廷新征调政策的态度。”
不用老朱说话,朱标直接下令。
“臣马上发电。”
朱允熥当着老朱的面发号施令,授命之人还得瞧瞧老朱的脸色。
而朱标就不同了。
即便老朱和朱标的意见相左,当着外人的面老朱也会绝对维护朱标的权威。
所以,不管有没有老朱在,朱标说话那都绝对有风。
“职大的电报机还得加紧赶,仅凭目前这些无法涵盖大明所有卫所,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回来。”
职大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哪项好像都是急用。
为了赶工,很多作坊日夜不歇。
不分昼夜的加班,这个时候即便没有劳动法,但也得备份加班费。
不然时间久了,那是要出毛病的。
各项原材料的费用,匠人的各项酬劳,职大自创办到今压力越来越大,就从没有轻松过的时候。
“儿子尽量。”
朱允熥点头回应,到底啥时候能配备起来,他也没办法保证。
自孔家被打压下去后,各地陆续都在普及职大教育,优秀匠人被派过的不少,即便他舍得花钱征调赶工也聚集不了多少人。
“那些武将吃喝玩乐都快把咱大明给掏空了,你和咱说你尽量?”
一直留给朱标发挥的老朱,只听朱允熥说了一句立马就不高兴了。
他累死累活的,把大明的科技水平提升了好几百年,竟然还嫌他做的不够。
这还有天理吗?
他不高兴,他还不高兴呢?
“皇爷爷...”
朱允熥一肚子委屈,刚欲要掰扯几句,最终却被朱标拦下来了。
“允熥。”
“职大有难处可以理解,你只需尽力多产些电报机就行。”
“往后电报机于军事和朝政都将会发挥出极大的效用,越早配备齐全越有好处。”
被朱标拦下,朱允熥那口委屈消退了。
冷静下来后,他也能想到。
蓝玉几人所为是在老朱的预料当中,但若说老朱真的风平浪静恐怕并不尽然。
他若非和老朱掰扯,或许就把老朱的火气点燃了。
惹老朱生气,不管是对老朱还是对他都没啥好处。
“儿子会督促职大尽快配备。”
朱允熥想明白朱标的意思,规规矩矩的认真应了下来。
接了朱标命令的当天,方成洋便把命令下达到了带着电报机的各锦衣卫处。
三日后,拿到消息。
下面军卒对派过去的政*很欢迎,很多人都愿和这些政*接触。
另外,几乎所有的军卒对朝廷的待遇都很满意。
由于军户人口的增加,家里未被征调的余丁不足以湖口,在军卒待遇提升之后,很多军户子弟自愿报名从军。
总得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听闻方成洋这一还算好的消息,朱允熥这才终于敢说了几句。
“这样看来,老卒退役新兵足以衔接了,唯一要保证的就是退役的老卒必须要做到朝廷承诺的安置。”
“一旦达不到,恐会生出兵变。”
没有这些待遇之前,那些军卒也就啥都不想了,承诺了却又办不到,军卒们躁动起来心又如何平息。
对这,老朱和朱标早想到了。
若不都考虑清楚了,又咋会放出这风声。
“你敢管吗?”老朱问。
大明在役军卒191万,达到退役年纪的至少在90万,而安排一人回乡至少需三十两。
那就是两千七百万。
大明一年税收才多好。
一大半税收用在安排退役军卒上,真正操作起来的话那些文官肯定不会答应的。
朝廷自不能无节制刊印宝钞后,每年税收恰好刚刚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