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啥的,买卖一经离手可就不能再反悔了。
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想办法补救了。
“现在海外那些紧俏货物就都涨了,这样下去只能是越来越高。”
“若想从中谋一笔,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现在开始马上就收购了。”
“收的越早,赚的越多。”
范大水能坐上副会长,并非一点儿都能力没有。
很快,便给出了办法。
“这若是放有人故意放出的假消息,那我们收的越多赔的也会越多了,”
即便只是要冒险,但也需得有依据。
若听风就是雨,很容易中圈套。
“你们先把手里的现钱准备一下,某托人去京中打探一下消息。”
范大水自告奋勇,主动担了起来。
他也需要用确切消息决定,以多大力度收购出海的紧俏货物。
与此同时,陈家。
“爹,朝廷开市舶司的消息出了。”
几日时间,陈磊一直都没出门,陈敬宗掌管着陈家,他的消息比陈磊灵敏多了。
早在刚有苗头时,他便已经捕捉到了。
“嗯。”
陈敬宗应了声,并没有多说。
“那些货都涨了吧,我们啥时候卖出?”
陈磊收购这些货的时候,没少被人骂败家子,他急需用这些攀涨的货打那些人的脸。
“现在刚哪到哪,不用着急。”
随着市舶司的最终公布,还将会有涨幅的高峰。
现在的陈家,需沉得住气。
陈敬宗抿了口茶,不疾不徐从容不迫。
见此,陈磊这才坐下。
“爹,我们这次卖多少?”
对于这,全凭陈敬宗做主。
反正一旦上了富明实业的船,那就要与朱允熥给八二分成了。
“看最后的涨势再决定吧。”
目前只能预料到这些货会涨,至于涨到哪种程度可还很难说。
之后的几天,开市舶司不过只是民间的口口相传,但随着像范大水那类商贾的疯狂买进,把出海的紧俏货物炒的像坐上了火箭。
朝廷还没有市舶司明旨,那些货便在以成倍翻涨。
不过数日时间,便已到了往日的均价。
五日后,早朝。
翟善代表的六部等衙门,主动对市舶司的章程表了态。
“臣以为太孙对市舶司的规划合情合理,臣赞成以此规划落成。”
这章程是他们一块商量的,随着翟善表态之后,其他众人纷纷道:“臣附议。”
要的就是这结果。
老朱不置可否,道:“那谁来把这章程向其他人说说。”
六部的尚书,都察院的都御史知道实际详情,但衙门的左官只是听闻朝廷有开市舶司的打算,至于具体章程是啥他们都不知道。
“臣来吧。”
翟善自告奋勇,主动站出来做了介绍。
上面的主官都同意了,下面那些人只是听听而已,谁敢再提不同意见。
他们若是说的多了,不仅仅只是否决朱允熥,也是不给自家上司面子,就等着将来被穿小鞋吧。
“诸位有啥意见?”
最后,老朱又问。
“臣等附议。”
整个奉天殿大小官员齐刷刷拱手,全票通过了朱允熥对市舶司的提议章程。
朱允熥自然投桃报李,道:“要是先开一处作为试点,各位可有人选?”
翟善作为吏部尚书,像这种铨选肯定是要由他说了算。
“臣有几人。”
翟善拿出一名单,由魏良仁上前递上。
老朱看过后,又传给了朱标和朱允熥。
六部都察院还有内阁说起来都算是文官,但相互之间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在翟善递上来的名单中有三个名字,很明显是他们三个衙门分别举荐上来的。
目前三个衙门,只有内阁较弱一些,但在文官足以控制的情况,还不适宜提升内阁的地位。
所以,并不能直接支持内阁。
如此一来对朝廷最有利的办法,只能是想让他们自个儿竞争起来。
朱允熥把看完的名单还回给老朱,道:“这三人的优势分别都在哪儿,这恐怕得翟尚书仔细介绍一下了,孤对他们三人印象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