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341章 孙儿去

第341章 孙儿去

。”

“儿子愿做副使,听四叔的话。”

听罢,朱允熥很激动。

连带团的正使位置,也主动让给朱棣。

一个一生都在征战的人,开疆拓土的野心远远在他之上。

要是知道他在倭国的布局,只会把他的这一建议修整的更完美,绝对不会加以否认的。

他只要最后的最优结果,至于谁做这正使并不重要。

有老朱和朱标在上面压着,无论朱棣的实力多强大,靖难都永远不可能发生。

“副使?”

“哼。”

“滚吧。”

老朱冷哼一声,赶走了朱允熥。

“孙儿告退。”

朱允熥应了声,从乾清宫退出。

直到从宫里出来,他都没想明白老朱那声冷哼是啥意思。

难道连副使都没得做?

算了,管他呢。

正使副使的不过只是个名号,只要能让他的计划付之以实现就行。

之后,朱允熥找了黄观等人。

欲灭其国,先亡其史。

欲要计划顺利,必先通晓教化。

只有大明的教化在倭国生根发芽,大明的宗主国地位才最终不可撼动。

“黄侍郎,目前职大能找出多少通四书五经的学生?”

大明精通各种典籍的人是不少,但想找出能绝对他支持的计划,以他所想的把大明的教化在海外开枝散叶的,只有职大能办到。

“大概有数百人吧。”

黄观想了想,大致回了句。

目前职大的学生有先攻算数律法两大科的同时学习四书五经的,也有本来已有了功名,想通过攻克算数律法从职大入仕的。

职大这类人才稀缺,入仕之后往往比单靠四书五经升迁的更快一些。

为了能控制文官集团,朱允熥并没制定太多限制,只要身家清白就可以由职大参考。

一时间,不少人涌入。

朱允熥不再多问,直接道:“你从中挑选些心志坚定,采取自愿模式赴倭国传扬我大明文化。”

“需要提前说明,除了挂职大的学位,由富明实业发放月钱外,朝廷不会额外授官,去不去全凭自愿,谁都不能勉强。”

他们过去是为了做教化的,要是心智不坚定,且又带着不愿的负面情绪,别到时候没教化了别人,反倒让别人给教化了。

“徐掌柜,你多甄选些身家清白之人去龙江船厂,等孤去倭国之后那三千虎威营必定是要调走的。”

“宝船出海关系到大明的千秋大业,富明实业要不遗余力鼎力相助,一定尽可能把宝船出海的时间压缩在一年以内。”

目前的富明实业,除了陈家那二百万两分成外,还在陆续在做外商的生意,手头逐渐宽裕了,能腾出手支持郑和的宝船了。

之后,朱允熥又道:“无论是蒸汽还是电气都需要大量的煤炭支撑,要继续派人多往山西勘探,一旦发现大规模煤层要做好随时开采的准备。”

“另外,就是官道上的水泥路了,要继续保持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要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主要官道的铺设。”

官道的通达,也能带动经济。

“剩下就是要加大力度在北方盖房子,在建的时候要做好长久规划,要往繁茂大城上面靠拢,要做好一百年一劳永逸的打算。”

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老朱就曾派朱标考察西安和洛阳两处,做迁都的首选目的地。

当时,朱标途中染了风寒,命悬一线险些小命不保。

也许是因朱允熥的穿越,让老朱改变了迁都的规划,反正他过来这么久,老朱并没再提迁都的事情。

但,不提不代表不足做了。

应天府风景宜人,十里秦淮繁华热闹,哪哪都好,但按地理位置来论,却并非都城的最佳之处。

黄长淮三条天堑,无形中会阻碍朝廷对北方游牧外族的控制,等朝廷收到军情派出大军,那些人早就劫掠完跑没影了。

因而,凡大一统王朝就没有在南方建都的。

大明要想保北方的安定,迁都必须在日程规划之上。

“是,卑下记住了。”

早在水泥问世之际,富明实业便有盖房的打算,在不少地方都有安居工程。

富裕些的地方多会以成本价售卖,要是贫寒之处干脆给出了白菜价。

只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