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个问题非常有必要解决。
别看朱棣去了倭国,朱柏去了交趾,但他们的家卷都还在藩地,他们仍然在享受着朝廷的俸禄。
这个问题要是不能得以解决的话,将来仍会成为压垮大明的一座大山。
只是,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嗯,去写自劾奏章吧。”
被朱标罚抄了那么多的书,朱允熥虽没有文官们提笔成文的本事,但也是能够把一份自劾奏章写到洋洋洒洒的。
可惜,朱标并不想让朱允熥那么容易过关。
朱允熥写完第一封交给朱标过目,被朱标批评的一无是处然后驳回。
之后,朱允熥再写再被驳回。
一连写了十几封,头发都被薅光了,这才终于被朱标放过。
“把这些全都送到通政司,然后直接传抄六部。”
十几封自劾奏章连上,这认错态度足够真诚了吧?
还以为朱标只是为了让他写而写,原来还有这样的打算啊。
“父亲,儿子让职大那儿专门为父亲打造辆汽车。”
朱标知道朱允熥态度为啥突然变得不一样的原因,即便是真的需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接受的。
这要是接受了,朱允熥不就心安理得了?
“行了,你先把铁道的事情办了吧。”
“这恐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吧?”
相较于水泥路,的确难了很多。
“只能先把框架搭建起来,然后等郑和下西洋回来再往下接着继续了。”
这个事情不逊于编撰大典,富明实业哪能把两项同时做,只能是依靠郑和下西洋的资金支持了。
当然,郑和船上也有富明实业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