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的魂师弄不懂纹壳蟹身上的纹路和能力的关系,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合适的办法和足够多的样本,墨循不同。
来自现代世界的墨循脑子里有很多这个世界所没有的知识,除非这个纹壳蟹身上的纹路真的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否则他早晚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样本进行比对研究。
对这个世界的魂师来说,这一步是无法完成的。
因为纹壳蟹自己不会施展魂技,想要知道它有什么魂技,必须要魂师杀掉它并吸收它的魂环,但斗罗大陆一共才那么些魂师,有几个人愿意自己吸收纹壳蟹魂环去成全别人的研究?
魂师的想法大多都是自我为中心。
他们可不会去管纹壳蟹研究能给魂师带来什么,他们只会在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什么。
魂师不吸收魂环,研究者便无法得知纹壳蟹拥有什么魂技,稀少的样本对比使得这个世界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将那纹路研究完成的可能。
墨循手上也没有足够的魂师可以配合他进行样本研究,但是他有神机百炼。
他将赵坚之前杀死的那个纹壳蟹的壳子完整的带了回来并炼制成了法器,最终得到了一个有着并肩作战能力的法器。
一次实验具备偶然性,所以他额外的在星斗森林中找到了一些需要纹壳蟹的魂师,一番友好合作之后,墨循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纹壳蟹那一身特殊的魂技,确实和它身上的纹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被杀掉的纹壳蟹,它们的魂环所能提供的魂技;和墨循用它们的壳子炼制出来的法器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墨循根本就不需要更多的魂师来吸收魂环验证魂技和纹路之间的关系。
他要做的就是将纹壳蟹里面的血肉全部都抽出来,然后将它的壳子变成法器,接着并记录下法器的功能与其上纹路就好了。
纹壳蟹的血肉可以直接煮熟了吃掉,壳子也能变作法器,无论如何,整个过程都没有丝毫的浪费。
十个样本的时候,墨循还看不出什么具体规律来,但是随着这个样本的数量不断的增长,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
根本不需要达到十万个这个恐怖的数量级,墨循便已经发现了一些特别之处。
他尝试过直接用鬼神工匠捏出个一模一样的纹壳蟹,然后在上面绘制出相同的纹路来炼制出具有对应功能的法器,但是那之后,那发现情况不对劲。
或者说纹壳蟹的独特能力的来源不只是那些纹路那么简单,于是他稍稍改变了一下办法,将法器对应的制造材料严格的替换成了纹壳蟹的壳子。
精细化操作对人类而言很难,但墨循变得越强,他的武魂便越能帮助他完成精细化操作。
于是,花费了一两天的时间制造出了一个纹壳蟹形状的法器之后,他的炼制成功了。
使用纹壳蟹的材料制作出法器结构,并绘制上对应的纹路后,他成功的炼制出和原品一模一样的功能性法器。
虽然这还是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样子,但至少可以为墨循确定下来一件事,纹路的作用不只需要纹路本身、同时也需要材料。
那么,发散性的想一想,这个纹壳蟹身上,是不是就存在着什么和它本身的材质有关的固定符文呢?
就像是二维码需要三个角落作为定位点,dna编码也有一个固定的起始密码子作为编译的开始,纹壳蟹身上是不是也有着类似功能的纹路?
墨循觉得这种可能是极大的,因此他立刻就开始在纹壳蟹身上搜寻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真切的意识到了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究竟起到了多么不可或缺的作用。
只是不到十万个蟹壳,甚至在他先一步确定了自己要做的是什么的情况下,他都穷举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才最终找到那个唯一的、固定的纹路。
纹路的模样很特别,和螃蟹没有任何一点的关系,但这还是立体结构的。
墨循针对这个纹路进行了区域划分,将其和其他区域的纹路进行断开,将其变成了一个单区域的固定符文,接着对这个立体结构的符文进行平面解析。
过程听起来很是繁琐,似乎不太可能,但实际上比起那两个月的瞪眼睛要简单不少。
在一众【蟹宝】中找到一个符文位置比较好的【蟹宝】,然后用鬼神工匠对其进行仿造,接着再在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