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爱人、官职鸡飞蛋打,没有什么比这种即使人痛心又令人懊恼的事情让人纠结了!邹志勋常常幻想,如果发妻还活着,自己是不是已经官居高位?
等到需要的时候才知道当初自己没有好好的珍惜!后悔晚矣!
事后,孙妈妈把她们母女的话学了李欣然听,她觉得很舒心。舅舅本来给所有的姐弟都带有礼物,委托自己送给他们,结果自己还没来得及送出,他们到等不及地诽谤起舅舅来了!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给他们了,让他们生气去!反正送去了他们还是会拿他们的礼物和自己姐弟三人的礼物对比,沟壑难填,不知感恩,干脆什么也不送!
任何时候,都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得不偿失!
王静远把父亲的要为姐姐做法事的事告诉了李欣然,她红了眼眶:“谢谢外祖父的挂念,欣然也正有此意!”
于是他们商定了做法事的地点,由李欣然告知了父亲。她趁机把为祖母操办寿辰的事情推给了吴姨娘,并提出让宋姨娘协助。
她可不想做那无米的巧妇,到时候费心费力费时费财,还落不下一点儿好处。
李志勋乍听女儿要为妻子做法事心里忽地难过起来,妻子孝期将临,自己没有为亡妻打算,反而算计着怎样骗过老岳父一家把姨娘扶正,自己是否太过无情?本来应该自己这个丈夫做的事情,却靠着十岁的女儿来完成,李志勋有些惭愧。
“为祖母操办寿辰,自是要两个姨娘出面。那个,为父也去为你娘添点儿香油钱积福吧!”李志勋艰难地说道,他实在不好意思说自己为了给母亲过六十大寿,没准备给妻子做法事。
李欣然不置可否!
第22章 禅语
翌日,王静远接走了三个外孙。
前世,李欣然后半生几乎都在梅花庵度过。她很感激无缘师太,可是总害怕不能面对前世的不堪。这次借着给娘亲做法事选择了梅花庵,想借此机会谢谢无缘大师的救命和收留之恩。
在她患得患失中马车已经来到梅花庵的山脚下。记忆中自己待了几十年的地方就在眼前,除了茫然,还有着历经沧桑的悲凉。
那山顶上的梅花恩就是当初自己走投无路时的栖身之所,在那里为了儿子这唯一的念想,尽管苟延残喘,也乐得承受。
如今,自己重新站在山脚下,却已物是人非、再度为人。
今生和它会有什么交集?
几人走走停停,终于登上了山顶,进了梅花庵的正门。无缘师太早就恭候在门前,对她而言来者既是庵里的衣食父母,何况是为庵里捐了大笔香火银子的香客呢?
林管家昨日已将王静远给庵里捐的银子和要为王静琇做法事的事情告知了无缘师太,故而无缘师太今日早早地来门口迎接。
无缘师太是个清秀的女子,如今尚很年轻,白皙的脸上连一丝皱纹也没有,只是长年的吃斋让本应富有光泽的皮肤显得有些干燥,缺乏弹性。多年的静谧生涯令她积累了岁月的沉寂,仿佛这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在她心底激起涟漪。
这份处变不惊的沉静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从心底生出崇敬,没有丝毫怠慢之心。
众人随着无缘师太进入大殿,无缘师太示意徒弟给每个人点燃香烛,大家分别上香,然后随无缘师太进入东厢禅房议事。
这间禅房显然是无缘师太经常坐禅的地方,里面的除了几张蒲毯,一座一人高的汉白玉观音佛像和香炉外,再无其它。
王静远把自己的想给家姐做法事的要求说与无缘师太,无缘师太一一允诺。
一切都很顺利,王静远见事情已经谈妥,准备带着几个孩子到他们暂住的院子里休息一番。
无缘师太令缘静小师傅带着一行人来到大殿的后院,把李欣然两姐妹和一众丫鬟安排在一个小院子里,把舅舅他们几个男子安排在后殿的厢房里。
王静远嘱咐两个外孙女儿用完斋饭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说申正十分法事开始,一直到酉正十分才会结束,到时候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梅花庵的香火并不是很旺盛,如今又刚过了中元节,因此庵内更加冷清。
李欣然走在寂静的院子里,似乎能够感到岁月滑过的声音嗖嗖地从耳际飞奔而去。当她走进正房时,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扑面而来。
蓝色的布幔罩着的小床,床边小几上笨重的烛台,高高的木格窗户上飞舞的蛛网,以及窗下那张黑乎乎的桌子,都仿佛还沾染着自己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