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然和王静远商量后,让赵夫人和赵明轩进宫求见皇后、太子,向他们举荐了吴郎中。皇后对赵明轩起死回生的事情有所耳闻,但是让一个江湖郎中治疗皇上她心里有些发憷。
皇后心中明白,到了她这个年龄还能稳坐后位,究其原因还是她做事谨慎,从来不给人抓把柄的机会。后宫之道理应是但求无功只求无过,事情办得越多越容易出错。
皇上病重,儿子是太子,只要她不出差错,自己后位稳了,太子之位也会坚如磐石。
赵夫人见皇后举棋不定,她也不着急,慢慢地静坐等待。少顷,太子前来请安,皇后立即把此事告知儿子。
太子和赵明轩已会面得知消息,此时,他沉吟良久,决定听从赵明轩的建议,救治父皇。
太子劝慰道:“母后,皇儿已经打探清楚,吴郎中医术高明,民间传闻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可以担当大任!”
皇后峨眉紧锁,担忧道:“可是你父皇此次发病太过凶险,母后是怕……”
太子蹲到皇后身边,拉着母后的手道:“孩儿如今虽贵为太子,但是年岁尚幼,势单力薄,在朝中的势力还不及二弟强大,如父皇此时有个三长两短,孩儿虽为正统,上位却的机率不大,但若此次孩儿做主救活父皇,父皇对孩儿只会更加爱护,一定会帮助孩儿剔除异己,稳固帝位!”
皇后听了眼睛一亮,她只知道保守的防御他人,没有想到主动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助力,此番经儿子点拨,如醍醐灌顶,登时明了。她欣慰地微笑着:“嗯,的确如此。皇儿长大了,甚好!甚好!”
皇后和太子亲自带着吴郎中来到承庆宫,吴郎中为皇上把脉后郑重禀道:“回太子皇后娘娘,皇上身体底子尚好,只是,只是劳累过度造成身体过度虚空所致,只要今后注重调理,生命无碍!”
皇后吁了口气:“既如此,吴郎中快些让皇上醒来!”
吴郎中回礼后,首先喂皇上吃了颗续命丹药,然后拿出银针,手指轻捻,快而准的刺入皇上的几个穴道。
一太医惊呼:“银针过穴?”
吴郎中嘴角上扬,不屑道:“总算有个识货的!”
那太医并不恼怒,自顾自接着说道:“传说中银针过穴是药王的独门针灸手法,失传多年,难道吴郎中是……?”
吴郎中淡然回道:“师祖独门针法岂能失传?老朽这不是技法在手吗?”
太医听闻吴郎中传承药王衣钵,惊为天人,无不仰视。
太子和皇后知道吴郎中的师祖是药王,对自己正确的选择更加有信心。
针灸刺穴片刻后,皇上苏醒过来,皇后携着太子立即上前询问:“皇上感觉好些了吗?太子做主让定国公府赵副将送来的郎中给皇上治病,皇上果然醒来。”
太子温和接话道:“看父皇醒来,皇儿总算安心!吴郎中不愧是药王传承弟子,真的能手到病除!”
皇上听说药王的弟子把自己的病治好了,眼睛晶亮:“药王?不是说失传了吗?赵副将是怎么寻来的?”
太子微微一笑:“赵副将也是因祸得福,前几日被狼袭击受伤,本来已经踏入鬼门关,是吴郎中把他救了回来!他听说皇上昏迷,因此,主动联系孩儿把吴郎中送进宫中!”
皇上虚弱一笑:“看来赵副将是朕的福将!”
皇后拉着皇上的手柔声道:“谁说不是呢?想那赵副将自己刚刚从鬼门关回来,还一心牵挂着皇上,真是个忠孝之人!”
皇上闭目养神小会儿,睁开眼疲惫地吩咐道:“赵副将的确算是忠孝良善之辈!”
太子趁机道:“孩儿也和父皇同感!”太子深知父亲多疑,只要点到为止即好。
“父皇已昏迷两日,想来是饿了,孩儿服侍父皇用些米粥。”太子接过宫女手中的细瓷白碗,舀起一小勺小心翼翼地吹冷了喂给皇上。
小米粥香软细滑,想是炖了良久,皇上看着皇后露出难得的微笑,心下酸楚。患难见真情,只有经过生死后他才知道什么是真。他握主皇后的手,轻轻的拍着:“你放心,朕会善待皇儿!”
皇后有些受宠若惊,五年了,皇上和她只是表面上的相敬如宾,向今天这般的推心置腹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她很知足,她自知年老色衰,什么情情爱爱的已不再奢求,只要皇上答应能善待她的儿女,保住皇儿的太子之位,她什么都不在乎!
皇后用帕子压压眼角道:“臣妾谢过皇上,臣妾会督促皇儿加倍勤奋学习,皇儿定不会辜负皇上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