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说,当今二相,不似其父祖威望,虽仍然为二大势力之首,仅仅是因为利益关系罢了,联系早不似从前那般坚不可催,大有挑拨分化的余地。
天子沉吟多时,终于重重颔首:“那么以卿之所见,左右二相之间,应如何取舍。”
“勋贵多为武将出身,子弟虽有文士,并非大流,当对恢复科举一制犹为抵制,世家相对而言,易得接受为多,再者,只说金相与秦相,虽都怀有私欲,二者相较,金相却更加专横跋扈,位及一国之丞相,却只为一己之私,排除异己,更放纵其旧部故吏,鱼肉百姓,实为祸患,故,臣下之见,金相实不配为大隆之臣,圣上若将他除之,委实是顺应民情,以正纲纪。”这一番话,虞沨说得颇为坚决,毫不犹豫。
出身自世家的秦怀愚,多少还会顾虑家族数百年之名誉,贪婪欲望之心,相比金榕中来说,的确要收敛得多。
而天子之意,也实在偏向于此,想到金氏一党为所欲为,伤及百姓,为祸于民,金榕中此人专横跋扈,屡屡于朝议时,对异己破口痛斥,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利益与权势,必竭尽所能将其置之死地,手腕之狠辣,心肠之恶毒,早让圣上不堪容忍。
天子数次欲打压金相之势,偏偏金榕中还称己为直谏之臣,忠于君国,所出之言是为天下!
而追随金相的朝臣,动不动就执笏长跪,言之凿凿,力劝圣上要秉持公义,维护忠良。
更有这次,郑乃宁无辜丧命的冤屈……
圣上剑眉紧蹙之际,再无半分犹豫。
“金氏一族毕竟得勋贵推崇,若要除之,还得废些周折,圣上,事不能急,当徐徐图之。”虞沨度天子神情,已知龙心,又提醒了一句。
“远扬所言,深合朕意,金榕中性情蛮横,想来,即使一些勋贵,对他忌惮之余,只怕也怀有不甘之心。”圣上微微颔首。
“臣下以为,南浙之事便是一个契机,秦相想来也明了。”虞沨微微一笑。
圣上凤目一挑,执起那本宁海知府所上的奏章,若有所思。
而御花园里,这时已经结束了“乞巧”宴,贵女们相继出宫,孔皇后也回到了坤仁宫,默默地想着心事。
以她看来,无论心计、家世,几个贵女当中,最出挑的当是苏氏五娘,难怪母亲特意叮嘱一番,那丫头年纪小小,却是冰雪聪明,也稳得住气,任凭金氏、秦氏如何挑拨嘲讽,都不作理会,却当亲姐姐受到刁难时,不过一句话,就噎得秦家那个自视清高的三娘说不出话来。
苏五娘是大长公主与太后的掌上明珠,将来议亲,只怕也会嫁入皇室。
可惜她只有太子一子。
若五娘能为太子侧妃……
大长公主只怕不会让五娘为人侧室。
孔皇后不由轻叹一声,烦恼地捏了捏眉心,五皇子与六皇子今年方才十四,暂且不需考虑婚事,可若再过上三两年,连着七皇子也都要一同婚配,那时,苏氏五娘正当及笄……虽说一门之中连续出两个皇子妃的事情并不多见,可卫国公到底不比常人,太后与圣上对苏氏五娘又是那般与众不同……苏五娘比大娘更得太后与圣上的欢心,若她果真婚配皇子,对太子的确是隐患。
母亲说得不错,是应当未雨筹谋,不能让那些心怀野心之人得逞。
而其余的几个贵女……卓氏二娘无论容貌,还是气度,都远远不及建宁候与两相家的女儿,就算为太子侧妃,孔皇后也是一万个看不上眼,卓家也非望族,不过是依靠着金家,才有今天的显赫,无奈这是圣意,不可违背。
金家六娘倒是个城府深的,狡诈阴险,八面玲珑,又是金相的嫡亲孙女儿,出身尊贵,与之相比,那秦三娘就显得自负得多,还有黄氏五娘……
这三人皆出身名门,若依孔皇后之见,四皇子妃无论落在哪一个身上,对太子都是威胁。
可相比之下,秦三娘自恃清高,那孤傲的脾性就是一个最大的弱点,若她成了四皇子的“贤内助”,也许就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再有,左右二相已是势成水火,四皇子有一个出身世家的生母,若再娶秦相之女为妃,就算彻底地与勋贵、金相冲突,落不着太大的便宜。
一番思忖之后,孔皇后下定决心——定不能让陈氏那个贱人的孽种再搭上勋贵之家,因此,一定要促成四皇子与秦氏联姻。
至于二皇子……
既不得圣心,也没有外家为靠,金相心高气傲,定不愿孙女儿与他为妃。
二皇子若娶了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