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深情,却被人弃之如履,让她如何不屈辱,如何不愤怒!
甄夫人送走了大长公主,回到女儿的闺房,被甄茉的模样吓得慌了手脚,自然连声追问,大长公主与她说了什么。
甄茉到底是忍住了彻骨之痛与怒火焚心,一番思量之后,才扑到母亲怀里委屈地痛哭:“大长公主她……听卫国公世子说了中秋那日的事,警告女儿,不要痴心妄想,说已经与董家达成了意愿……”
甄夫人又是心痛,又是愤怒:“她以为她是谁,真以为她家孙子了不得不成?难道我甄府的女儿还嫁不出去了?也就是圣上如今尊敬着她,我们才不得不低声下气……等以后你姐姐成了皇后……这口气始终都有还给她的一天。”可一想到太子妃与皇后的期望与迫切,甄夫人始终还是底气不足:“不过眼下,这事若有一丝转寰,依然不能放弃。”
不明就理的甄夫人,自然还希望着能与卫国公府联姻,但甄茉却心知肚明,这事无论如何,都不是她能肖想的了。
尽管如此,她却也不想让董音顺遂——都是这个董音,若不是她,苏荇也许就不会那般绝情,还有大长公主给予她的羞辱,也不能就此作罢!你不是欢喜董音,一心想让她成为长孙媳妇么?我偏不让你如愿,以报今日之耻!
甄茉模糊的泪眼里,有锋利的杀意越渐尖锐。
“阿娘,但凡女儿一息尚存,也要替长姐尽力。”甄茉抽噎着,楚楚可怜地离开了甄夫人的慈母怀抱,咬牙说道:“听大长公主的意思,只要有董氏阿音存在,必不会考虑女儿,所以,若想让事情有所转寰,绝不能再心软,阿娘,您还得与长姐仔细商量。”
甄夫人眼看着女儿受尽委屈,还这般冷静,心里委实痛如刀绞,也是一番咬牙,渐渐拿定了主意。
☆、第九十八章 三女绘画,两副被毁
关于太后是被金六娘“气病”的言论,旖景自然是置之一笑,委实在中秋宫宴时,自从两相因为一台戏争执起来,她就感觉到会有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果然,上一世因为御前失仪,痛失皇子正妃之位的秦三娘完好无恙,反而是本应成为四皇子妃的金六娘言行失礼,成了众矢之的。
旖景前世不曾观注政事,但也隐隐觉察到金相最终力克秦相一筹,远庆九年,秦相因病致仕,圣上却没有让秦氏一族继续占据右相之位,似乎就说明了秦氏一族已是昨日黄花,朝不保夕。
可旖景十分疑惑,这一世她不过略施小计,将兄姐的姻缘扭转,为何却导致了朝堂政事的颠覆——金六娘之所以落得这样的下场,其中必然有皇后的作用,想来是不想让金六娘成四皇子妃,但也离不开圣上与太后的放纵,否则,太后也不会挑着这个时候,才犯“头风”。要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似乎也有些牵强,旖景怎么也参不透其中的联系。
她当然不曾想到,此事背后,虞沨起了置关重要的作用。
诚然,前世时圣上也有改制的决心,但在左右二相的择选上,却还是作出了先拿秦相开刀的决定。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相不如金相那般贪婪,金相以权谋私,广结党羽,巨大的利益让金相党徒众志城诚,而以秦相为首的世家,多少还是顾及家族声誉,自视清高,做不到那么明目张胆,显得比较容易瓦解。
可是,前世时圣上的选择显然欠妥,到远庆九年,方才让秦氏一族彻底失势,可紧接着,太子遇刺,诸子争储,让圣上没有心力再收拾金相,推行新政,直到龙驭归天,金相依然活得相当跋扈嚣张,为后来继位的三皇子,增加了不少阻力。
但是从一点可以看出圣上对金相的戒备——太子遇刺而亡,以金相为首的朝臣力主推举四皇子为储君,这是理所应当,金相的孙女儿,当时可是四皇子妃。
不过,圣上力排众议,最终还是立了三皇子为储。
但这一世,因为虞沨的谏言,让圣上作出了与前世截然不同的选择,所以,尽管前世时皇后一定也不希望金六娘为四皇子妃,却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大局,但这一世,因为圣上的默许,两个闺阁千金的命运彻底颠覆,这当然还不是最重要的。
不明所以的旖景,却隐隐有一种感觉,对于接下来的命运,她似乎越来越难以掌握。
她与前世的路,似乎已经偏离太远。
这一个清晨,西风卷来桂花浓厚的馥郁气息,而洒落窗棂的阳光,却已经有些无力的苍白。
因不是听学的日子,旖景自然去了马场练习,归来与祖母问安,不出意料地在远瑛堂与六娘相遇,两人结伴往